波哈特是精力充沛的雨果晚年的一个情妇
1830年七月革命前夕上演戏剧《爱尔那尼》。初演的成功被视为浪漫主义对伪古典主义胜利的标志。1831年写成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继而又发表了戏剧《国王取乐》(1832) 、《吕克莱斯波基亚》 ( 1833)、《玛丽·都铎尔》 (1833) 、《昂日洛》 (1835)《吕伊·布拉斯》 ( 1838 ) ;诗集《秋叶集》(1831 ) 、《黄婚之歌》 ( 1835 ) 、《心声集》(1837) 、《光与影集》 (1840) ;小说《克洛德·格》 (1834)等。
雨果与家人。自左到右:雨果、查理、阿黛尔、爱达兰、朱莉
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上院院士。1845年又被国王授予“法兰西世卿”称号。七月王朝资产阶级统治的相对稳定和统治者的拉拢,使他一度摇摆于民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之间。剧作《卫戍官》 ( 1843)上演失败后,他在文坛上沉默了近10年时间,而主要从事政治活动。1848年二月革命后,他确立了共和主义立场。
雨果与儿子查理和弗兰哥神情何其相似
1851年路易·波拿巴政变宣布帝制,他起而反对。被迫流亡国外。其间,著有抨击拿破仑第三的小册子《小拿破仑》 ( 1852)和诗集《惩罚集》 ( 1853) 。其他作品有诗集《静观集》 (1856)、《历代传说》第一集(1859)、《街头与森林之歌》 ( 1865)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1862)、《海上劳工》 (1866)、《笑面人》 ( 1869)等。
满脸幸福的雨果抱着他心爱的孙女乔治和珍妮
1870年拿破仑第一垮台后,雨果回国。普法战争时,他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巴黎公社失败后,他曾勇敢地庇护受迫害的公社社员。1872年出版的《凶年集》,记录了他这一时期的思想情绪。1874年他的又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九三年》问世。小说描绘了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与封建贵族的殊死搏斗,也包含有人道主义的说教。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有诗集《做祖父的艺术》 (1877) , 《历代传说》第二、三集(1877, 1883)等。
1885年5月22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