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支撑的原理是什么,五点支撑法正确图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30 06:49:26

图49 易筋经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式”

(肖镇泓、唐彬彬、吴树旭)

52.为什么太极拳的缠丝动作及放长身肢运动能放松脊柱?

答:太极拳的圆弧运动,即螺旋缠丝运动,这种动作的产生是靠腰椎来带动肢体进行划弧圈,达到养生和搏击的目的。通过腰腹旋转的缠丝,运动量大而方法多变,腰运动的同时,腹肌的左转右旋大小不同的圈交替旋转,并与意、气结合,确定缠丝劲的特色,这样由腰发动的劲经过脊背带动大小臂旋转贯达手指。

太极拳经: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屈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虚领顶劲是把颈椎放长,含胸拔背是把胸椎放长,松腰圆裆是把腰椎放长。一是悬顶,二是松腰,把整个脊柱对拉拔长、伸直,改变脊柱的生理弧度,使经脉、督脉伸直贯通,同时把肩、肘、腕、膝、踝放长,这样就把周身的九大关节进行运动开解,达到了太极拳放长身肢的运动目的。

对脊柱的放长和对脊柱的运动才能放松脊柱,同时也对内脏解除压迫作用。通过缠丝运动与脊柱的放长运动和意气的结合,达到任、督、经脉的相通,使脊神经不受压迫,相关内脏也就提高了治疗效果。

从放长身肢(图50)和缠丝运动中可以看出,对脊柱的放长和圆弧形的磨合,使脊柱的每一个关节腔处于光滑、灵活,即中医所说,关节活络为宜的观点,所以对椎间盘、棘突、横突等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才能达到放松脊柱的目的。

五点支撑的原理是什么,五点支撑法正确图解(13)

图50 缠丝动作

(肖镇泓、唐彬彬、吴树旭)

53.为什么太极拳运动能使脊柱活动更加灵活?

答:太极拳运动(图51)在意气的引导下,带动形体运动,从而带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圆形运动。这种圆形运动要求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落胯,以腰为轴,全身上下,肌肉关节,四肢百骸都要参加活动。脊柱因而得到充分的滑动摩擦,从而得到充分的锻炼。这可以保持练习者的关节灵活性,预防脊柱畸形、驼背等。练习者同时因为这种方式的运动使得肌肉、关节和软组织得到锻炼,从而有效避免驼背、关节变形,使脊柱活动更加灵活,并对脊柱骨骼畸形、关节炎和肌肉萎缩等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五点支撑的原理是什么,五点支撑法正确图解(14)

图51 太极拳法灵活多变

根据中医理论,脊柱周围分布着脏腑的背俞穴,能疏通脏腑的气血,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太极拳以活动腰脊为主要运作方法。要求由腰主宰,腰脊一动无有不动。另外,行拳时感受器收到外界的信息,通过脊髓传给大脑,大脑进行综合分析,发出命令,由脊髓传给身体的相关部位而做出反应,产生出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十三势动作。因此,练习太极拳能加强脊髓信息传导,尽而使脊柱活动更加灵活。

(肖镇泓、唐彬彬、吴树旭)

54.为什么太极拳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背部的经络通畅,延缓椎间盘、椎间韧带退化,减轻肌肉劳损等情况?

答:人体的膀胱经、督脉均在背部走行,而对应脏腑功能的腧穴都处在这两条经络上,对这些腧穴进行按摩、针灸、贴敷等方法,可以达到调节脏腑气血,改善五脏功能的效果,疏通身体气机的目的。根据现代医学的临床经验,许多内脏疾病,通过脊柱的推拿、按摩、针灸等疗法就能治愈。其中当然也包括有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运动(图52)主要是腰部的运动,结合四肢的活动及自身的吐纳呼吸,使得脊柱进行有节律的伸缩活动,合理的运动使得脊柱周围韧带得到锻炼,韧带的伸张能力得到增强,拉伸脊柱高度,使椎间隙增宽,减少椎间盘内压,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松弛,减轻疼痛,并改善神经根与突出物的粘连。太极拳运动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以有效治愈肌肉劳损的情况,因为太极拳运动缓中有快,快中有慢,通过这些运动可以从腰椎及腰椎间盘的生理结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变化的角度来缓解腰椎间盘的突出,稳定腰椎关节,增加腰部肌肉力量,防止疾病的再次发生。

五点支撑的原理是什么,五点支撑法正确图解(15)

图52 太极拳动作

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其运动速率缓慢,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选择,另外,因为其有着促进气血、经络通畅以及改善椎间盘、韧带以及肌肉劳损的作用,值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推广。

(肖镇泓、唐彬彬、吴树旭)

55.为什么太极拳运动对于脊柱保健讲究“立身中正,虚灵顶劲”?

答:太极拳首重中正,视立身中正为太极拳第一要义。脊柱中正,人身之天地阴阳,任督才能位焉;人身之万物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才能育焉。脊柱之中正直立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虚灵有自然之意,不能用强,否则气血不能流通,精神不能提起。虚灵顶劲,即头顶百会穴虚虚领起,若有若无,如临空虚而神贯于顶,处于勿忘勿助的虚领状态。头为至高清虚之地,一身之主,头正则身躯自然,中正端庄,这样可保持颈椎、脊柱的自然垂直状态。从生理上讲,可使颈椎中的神经中枢延髓及脊柱中的脊髓不受压迫,从而保证了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的通道不受挤压而畅通无阻,气机通畅,有利于神经系统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机能活动,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当然脊柱同样得到很好的保健。如图示,脊柱在生理状态下是保持颈椎和腰椎前突,胸椎和骶椎后突的形态,练习太极拳要求竖脊,挺胸,虚领,松腰,增长脊柱,松解筋肉,解除关节错缝,达到强脊的目的。

(肖镇泓、唐彬彬、吴树旭)

56.为什么太极拳运动对于脊柱保健讲究“含胸拔背,竖腰立顶”?

答:含胸拔背是指胸要挺起,稍内收,扩大肺活量,充盈肺气,肺气饱满,胸椎则拔直,不会驼背,背部肌肉不会痉挛,胸椎小关节不会错位紊乱。若驼背扣胸,可使呼吸不畅,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率下降,强行呼吸导引,易引起胸闷、两肋酸疼,甚至心慌心悸。所以胸部要向内微收,背部脊柱要挺拔。

竖腰是指太极拳运动时要收腹,腰要竖直,这样可以保持腰椎的平衡,腰部筋膜、肌肉不僵硬。若练习过程中弯腰太久,姿势不对,则易导致腰背酸痛,或如负重伴疲劳,所以腰背要直,腹部要内收。练习过程中要时常提醒保持腰背竖直挺拔,腹部内收,这样气才可以下沉到小腹丹田处,激发元气化生。立顶是指太极拳运动时应以百会穴为中心,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悬挂一般,又称“悬顶”,因仰头易于呼吸不畅,颈部发酸,而低头易于昏沉困顿。在太极拳锻炼过程中要时刻检查头部是否前俯过低或昂头上仰,颈部是否竖直,颈部肌肉是否放松(图53)。

五点支撑的原理是什么,五点支撑法正确图解(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