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哪些东西,郑和下西洋带的物品有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30 20:30:11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哪些东西,郑和下西洋带的物品有哪些(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文定

字数:5954,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每当提及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往往被认为是明朝国力强盛和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大家也都清楚,郑和下西洋与当时的明主朱棣有关。正所谓,人亡政息。朱棣死后,下西洋的计划也就搁浅了。不过,本文则要说的是朱棣去世后,郑和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七次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哪些东西,郑和下西洋带的物品有哪些(2)

永乐皇帝朱棣去世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他对父亲新建的北京城也没有什么好感,他计划一步步地将都城迁回南京。洪熙元年(1425)三月,他命令都城北京的所有部门都在名称前加“行在”二字,表示这些机构并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而是临时的。四月,他命令太监王景弘等翻修南京的宫殿,准备在第二年的春天搬回南京城居住。但他没能等到那一天,在这一年的五月,即位不到一年的他病死在北京。

六月份,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即位,改年宣德,即明宣宗。与他的父亲不同,明宣宗朱瞻基英俊威武,聪明果敢,很得明成祖的欢心,永乐九年(1411)时就被立为皇太孙。他很景仰他的祖父明成祖,即位之后,也想仿效爷爷的功业,再造万国来朝的盛况。但由于三朝元老夏原吉的坚决反对,故而下西洋的计划一直未能实行。夏原吉是成祖、仁宗两朝户部尚书,在朝廷很有威望,而且他对明仁宗的顺利继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位远远高于一般大臣。夏原吉一直认为下西洋劳民伤财,对国家长久发展不利,因此下西洋的计划被再次搁置。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哪些东西,郑和下西洋带的物品有哪些(3)

明宣宗跟他的父亲一样,之前一直在南京生活,并不适应北方干燥的气候,他也想将都城迁回南京。洪熙元年(1425)闰七月,湖广行省岳州府华容县的儒士尹松向明宣宗上书,建议将都城迁回南京,认为南京水陆交通便利,无论是朝廷采购各种物资,还是各地向朝廷输送钱粮,都比数千里外的北京方便,迁回南京能为国家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既然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明宣宗迁都的意向就更加强烈了。他一边命令礼部的大臣讨论迁都是否可行,一边已经命令郑和修缮南京的宫殿了。

郑和身为内官监太监,负责营建宫殿、塔寺、陵墓等宫廷建筑,因此在建筑方面也是内行。他在南京担任守备期间,一边修缮南京的宫殿,一边营建南京大报恩寺。从永乐十年到宣德初年,大报恩寺工程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迟迟未能完工。

明宣宗对此十分不满,加之营建宫殿建筑正是郑和的职责所在,因此令郑和监督营造大报恩寺。民间传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国后,船队还剩余100万两白银,明宣宗令郑和将这些钱全部拿来建造大报恩寺,并且命令郑和务必用心督造,还规定了工程完工时间。在郑和的大力督造下,建造了16年之久的大报恩寺在宣德六年(1431)八月提前完工了。

宣德五年(1430)正月,户部尚书夏原吉去世。他的去世,使得明朝内部反对下西洋的势力和声音骤然减弱。而郑和下西洋船队停航的这五年,海外诸国与中国的关系渐渐疏远,前来朝贡的国家越来越少,只有占城、暹罗、爪哇还经常派使臣来访,印度半岛、阿拉伯地区和东非沿岸的国家则再也没有来过。明朝政府在海外的威望大大降低,东南亚各国间的局势也变得混乱起来。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哪些东西,郑和下西洋带的物品有哪些(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