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个人赏析:
本章是老子对为何要“依法治国”的进一步解释,用自然规律与鼓风机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人治”不如“法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不是“天地是不仁慈的,对待世界万物就如同猪狗一样”,而是“万物虽然为天地所生,但是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
大自然统治万物利用的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万事万物的生长发育、演变进化,都要遵循这些规律,否则就会被淘汰。这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几千年前的老子朴素的“生物进化论”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
而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逐渐攀登上了自然界的顶峰。我们和动物有了区别——我们不仅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生存,还为了自身这个物种更好的发展存续,制订了很多人类文明世界的规则。渐渐的,这些规则有了一个统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