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食用海虹为何会中毒
直到1928年,在科学家的不断研究下,食用常见贝类中毒事件的调查,才有了初步的进展。
他们发现,在常见贝类中毒的事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出现中毒事件时,这些贝类所在的海域中,涡鞭毛藻集体爆发,同时包括海虹在内的一些常见贝类中,含有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越来越高。
随着科学家的不断研究,1957年在石房蛤中成功提取出这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并把它命名为PSP(萨克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后,和河豚毒素中毒差不多,症状多出现在食用有毒贝类半小时到1小时内,偶尔也有3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特例。
麻痹性贝类毒素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麻痹,据科学家分析,这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性是眼镜蛇毒的80倍,是“已知最毒有机化合物”,并且麻痹性贝类毒素没有解毒剂!
三:海虹的毒素来自哪里
除了麻痹性贝类毒素,包括海虹在内的一些常见贝类中,还含有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而常见贝类中含有的上述贝类毒素,主要收集来源便是它们所觅食的藻类。
据统计,全球有200种包括藻类在内的生物能产生出贝类毒素,而这78种生物有一个共同点——能引起三大近海污染之一的“赤潮”!
也就是说:赤潮是这些常见贝类,“收集”各种毒素的根源。
“赤潮”:又被称为红潮,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有害藻类”、“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赤潮”现象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另外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至于赤潮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海水中的营养元素过多,导致藻类生物大量繁殖。另外,近海的水质污染、变差,也容易形成藻类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形成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