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5°时。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清明节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是流行于客家地区上千年的习俗。
艾粄,顾名思义,起源追溯:“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和粘米糕点的通称。艾粄因一般在清明期间制作食用,故属于清明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清明粄。清明粄包括“艾粄”、“田艾(鼠曲草)粄”、“苎叶粄”等。每年清明节,人们在外出祭祀、踏青时便会采摘些鲜嫩的艾叶、田艾、苎叶等用于制作各类清明粄。
艾粄是广东特别是客家地区的清明前后的应季食品,吃艾粄还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作为艾糍的主料——艾草还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艾叶,又称艾草、香艾、蓟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有芳香辟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之功。鲜艾叶常可用作食疗,外洗用于皮肤瘙痒。而干艾叶用于药房配药或常捣碎成艾绒,制成艾条用于艾灸,可通经活络、温经止血。用艾叶制作香囊也为中医常用。
“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得以流传至今
其实也是形容艾粄散寒祛湿、消食温补的功效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艾粄的做法
艾粄
材料:新鲜艾草一把,糯米粉420克,粘米粉80克,花生60克、芝麻20克、豆粉20克、椰蓉20克、糖20克。
步骤:
1、艾草摘取嫩叶枝干,洗净,放入少许食用苏打,搅拌一下,焯水,沥干水分备用。
2、艾草放入少许水用搅拌机打成糊,倒出后放入糯米粉、粘米粉,揉光滑到面粉团不粘手。
3、花生和芝麻炒熟,花生碾碎,花生、芝麻、豆粉、椰蓉和白糖搅混为馅料,待用。
4、将面粉团分为若干小团,小团揉成碗状,加入混好的馅料,包成圆形,用油纸垫着。
5、下蒸锅,10~15分钟即可,在出锅前在艾糍上刷一层食用油防止艾糍风干。
艾叶入药,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消炎的作用。艾糍风味独特,且能温肺暖脾、散寒除湿、防病保健之功效。注意,阴虚血热的患者应该慎用,也不宜过量使用。
清明粄是艾粄的升级版。在祭祀、踏青时,采摘些鲜嫩的艾叶,加上白头翁、鱼腥草、鸡屎藤等用于制作清明粄。以上这些中药都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体湿气重,而此时也是这几种中药最鲜嫩的时候。
清明前后正值艾草最鲜嫩的季节。有兴趣的朋友赶紧试试吧!
相关科室介绍
治未病科是我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体检、康复和保健于一体,汇集各名老中医、流派和传统疗法,具有独特临床疗效和中医特色的诊疗科室。针对具体的健康状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以中医药特色疗法技术和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要措施,按照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包含:健康资料采集、辨识、综合评估、咨询指导、干预、随访、宣教等,开展治未病服务。我科室配有各类先进诊疗设备,并积极挖掘药熨疗法、督脉灸法、药膳膏方、中医五音等各类特色疗法,针对治未病的三个阶段九大体质,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治疗,体现传统医学治未病、防重于治、养生保健和健康调养的学术思想。设有专职的管理人员、高级主检医师,由各科室资深中医专家担任顾问,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担任工作,承担个性化的中医特色体质辨识。突出中医特色,开展“体检—预防—保健—诊断 —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环式治未病保健治疗链。实行科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服务宗旨
让人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不生大病、带病延年、高龄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服务人群
① 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需保持最佳状态者。
② 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
③ 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
④ 理化指征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
⑤ 慢性疾病稳定期需延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
⑥ 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
⑦ 大病初愈、大手术后身体虚弱,需进一步调理者。
责任编辑:叶美琪
校对编辑:连萌
初审:李红梅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