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翻译,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翻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30 14:21:03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翻译,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翻译(1)

当你老了,你想和谁一起度过余生?

除了家人之外,你是不是希望那个最懂你的、最聊得来的知己朋友也能相伴左右。

没错,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也不例外。

44岁的欧阳修在颍州(今天的安徽阜阳)做知州,他十分爱这里,这里也有一个西湖,他写诗说:“西湖烟水我如家”,就此在这里卜居养老。

自己在这里养老是不够的,还要把最好的朋友也拉过来一起住,这个朋友就是梅圣俞。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翻译,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翻译(2)

欧阳修一生的挚友很多:范仲淹、尹师鲁、苏舜钦、谢希深、石介等等,但要说关系最密切的好兄弟,那则非梅圣俞莫属。

初见你就很开心

初识梅圣俞,欧阳修二十五岁,梅圣俞三十岁。

当时刚刚科举中第的欧阳修被委派到洛阳任职,就认识了当时在洛阳的文坛沙龙组织者钱惟演,而梅圣俞就恰是钱惟演的小圈子成员之一,两人就此结识。

欧阳修曾有诗回忆两人初识时的景象: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结识梅圣俞,欧阳修很开心。

梅圣俞有诗才,且才华横溢,两人在写诗这件事情惺惺相惜,更重要的是梅圣俞推崇唐诗,这一理念恰和欧阳修不谋而合,一见面就相互引为知己。

洛阳时期,两人经常一起切磋诗艺。欧阳修曾经得到过一本杜甫诗集,其中一句诗“身轻一鸟…”后面少一字。于是欧阳修和梅圣俞就尝试着续上,用了“疾、落、去”等字,直到后来看到杜甫原诗的”过“字,两人表示叹服。

这段轶事记录在北宋诗僧惠洪的《冷斋夜话》里,原意是要说明老杜之诗力之深厚,但侧面也表明了欧梅二人气味相投玩到一处的情谊。

最懂我的人是你

欧阳修时代,有才华的诗人多如天上繁星,但为何梅圣俞就能成为欧阳修的密友呢?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梅圣俞很懂欧阳修,能够和欧阳修感同身受。

欧阳修晚年时作《集古录序》回忆了自己一生的密友,他是这样评价梅圣俞的:“梅圣俞善人君子也,与余共处穷约,每见余小有可喜事,欢然若在诸己。”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我和梅圣俞认识的时候两个人都很穷也没什么名望,但我取得一点点成绩,梅圣俞就开心地好像是自己取得了成绩。”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翻译,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翻译(3)

自号“六一居士”的欧阳修其中之一爱就是“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这一千卷被他辑录为《集古录》,书成之后,梅圣俞已经不在人世了,欧阳修感到很悲伤。

给你写的诗最多

翻检欧阳修文集,其中写给梅圣俞的诗作最多。

节令改变、出门游玩、所思所虑、或有悲情,或有喜事都会想到梅圣俞,都会想要和梅圣俞一起分享。

撷取几例:

“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昔在洛阳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萌芽不待杨柳动,探春马蹄常踏雪。到今年才三十九,怕见新花羞白发。……故人有几独思君。安得见君忧暂豁。公厨酒美远莫致,念君贳饮衣屡脱。郭生书来犹未到,想见新诗甚饥汤。少年事事今已去,惟有爱诗心未歇。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少低笔力容我和,无使难追韵高绝。”(《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三十九岁时,梅圣俞去看他,很可惜,欧阳修有公务在身不能多陪伴。想起了在洛阳的少年时光,看见故友就没有了烦恼。虽然年华不在,但爱诗的心还在,鼓励老友多写诗来。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翻译,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翻译(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