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丹丹:为情所困,成为附庸
丹丹来到上海,为了夺回怀玉,攀上财主金啸风,成为他的金丝雀,一心想比段娉婷更红,终致自己于危险境地。
最后,不惜亲手毒死金啸风,要自*时,被金啸风副手救下,给她灌鸦片、占有她,她苟延残喘活到三年之约,回到北平,看到舞台上成功的志高后,在天桥自我了断,死不如生。
用情太深,终为情所困,直到被情所溺。
鲁迅说,
“不能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爱,不是人生的全部。一个人活在世上,尤其是女人,首先要立足,爱才能有所依附。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不应该是拿出全部,永远都要留一部分爱给自己。
在我看来,一段好的爱情,一定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燃烧、消耗对方,那样的爱情,只会留下一堆灰烬。
③宋志高:懂得放手,坚守自我
宋志高从小生活在屈辱里,母亲是妓女,他也一度因为没钱,连活下去的条件都没有,于是偷奸耍滑、游戏人生。遇到丹丹后,爱情让他有了承担,有了憧憬,他开始认真学戏。
哪怕丹丹后来离开了他,他也没气馁,而是坚守自我,慢慢成为北平一方名角儿,和师妹过上安稳日子,实现重生,先死后生。
宋志高是3个人中,最懂得适时放手、悬崖勒马的人。
适时放手,既是成全别人,也是成全自己。做人,拥有这一份学会放下的心态和境界,非常重要。放下狭隘,放下往事,学会顺其自然,坦然面对人生,阳光才会照进心里,我们才会收获一个如意的生活。
李碧华塑造的这3个人,勾勒出3种不同的命运。这三个典型人物可以说代表了社会上三类群体。无论是被*绑架,还是为情所困,都是自己给自己戴上枷锁,把自己关进牢笼,耗尽自己的生命。人活一世,到底为了什么?宋志高代表的人群给出答案,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心态最重要。
03、小说中无论是技巧的运用还是多重人物的对比,其实都是想表达:放下执念,才能得以解脱,才会走出更好人生李碧华的小说,多以男女情爱为线索,但并不是单纯的言情剧,背后往往有更深刻的内涵,这内涵有关人性、有关命运,远远重于爱情。《生死桥》就是透过三人的情爱纠葛,揭示命运的幻灭常态。
①执念越深,反而越得不到,终将劳苦一生
人们常说,命运总是爱跟我们开玩笑,有时候,你越是执着于一样东西,反而越得不到它。
怀玉一心想出人头地,却如流星一闪而过,落得眼瞎人盲;丹丹一心追随所爱,却落得害人害己,毁了一生;志高名为志高,实际并无大志,却也知足常乐,终成一方名角儿。
怀玉执着于“欲”,丹丹执着于“情”,他们的一辈子,最终毁在各自的执念上。
佛说:
“执执念而死,执执念而生,是为众生。”众生就是凡人,凡人总是带执念而生,带执念而死,为执念劳苦一生。而佛之所以成佛,乃超脱之后,普度众生。
世上的一切执念,都是苦,只有放下执念,才是解脱。
②人生苦短,学会取舍,心无执念,方得自在
一直很喜欢苏轼的人生哲学,随遇而安,一蓑烟雨任平生。
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一生一心求取功名,但面对被贬官场失意时,心境各有不同。有的终日哀叹,借酒浇愁愁更愁,一蹶不振。
相比之下,有的就乐观豁达很多,比如苏东坡,一生被贬多次,却也既来之则安之,舍去官场、取向自然,取舍自如,反而成就了另一番天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才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
放下执念,不是无病*,而是历经人生风雨之后的一种人生智慧,是历练出来的理性反思。
这部《生死桥》,作为李碧华后期较成熟的代表作品,在灵巧构思下,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实则深藏浓厚的蕴意。结尾丹丹回到当初的天桥下,抱着桥柱死去,寓示若执念不改,终将难逃苦难的轮回。
这轮回,就是“生死桥”。
写在最后:
作者李碧华在《生死桥》中,用一个曲折的爱情悲剧故事,三种人生结局的对比,告诉我们关于命运的哲学思考。对于正深陷某种执念的人来说,读读这个故事,想必能从中得到某些触动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