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本草新编》:鸟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收敛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但肝喜散恶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气,且于诸症初起切忌。
复方应用:
蛔厥呕吐腹痛:“蛔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常与细辛、川椒、黄连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
肺虚久咳:本品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可与罂粟壳、苦杏仁等同用,如一服散(《世医得效方》)。
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固肠丸(《证治准绳》)。取其涩肠止痢之功,配伍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之黄连,亦可用于湿热泻痢,便脓血者,如乌梅丸(《圣惠方》)。
虚热消渴:本品味酸性平,善于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如玉泉散(《沈氏尊生》)。
药膳饮品
青梅排骨鲫鱼汤
材料:鲫鱼1条、排骨1条、湿青梅3~4粒、生姜几片。
做法:猪骨洗净后氽水,加水适量煮30分钟;鲫鱼用油稍煎,放入猪骨汤中煲20分钟;湿青梅3~4粒碾破、生姜一起放入汤中煲5分钟,加盐、胡椒粉调味即可。(适合3~4人量)
功效:鲫鱼性味平甘,能够和中补虚、温胃益气;青梅性味酸平,能够生津开胃;猪骨性味甘微寒,能壮腰膝、强筋骨、补虚弱;生姜性味辛温,能温中散寒、去腥。诸物合烹,此汤酸甘开胃,适合体虚、胃口不佳者食用。
姜茶乌梅饮
材料:乌梅、姜各15克,绿茶3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生姜切丝,与乌梅、绿茶共放盖碗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后调入红糖饮用。每日冲泡3次饮服。功效:此饮有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抑菌的功效,可用于细菌性痢疾。
适合人群:适合细菌性痢疾、大便脓血以及虚寒型痢疾、脾虚泄泻、久泻不愈者。四季皆宜饮用。
特别注意:外有表邪、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
乌梅鸡蛋汤
材料:乌梅15克,鸡蛋1个,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打均匀,再用乌梅加红糖煎煮汤汁后立即冲入鸡蛋液,成蛋花汤,趁热食用。每日分2次食用。
功效:此汤能止泻、补虚,可用于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日常调养。
适合人群:适合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痔疮出血、泻痢腹痛、小儿虫积者常食。四季皆宜饮用。
特别注意:外有表邪、内有实热者不宜。
乌陈普洱茶
材料:普洱茶10克,陈皮5克,乌梅5克。
制法:将陈皮、乌梅洗净后,陈皮剪碎、乌梅剪开,将普洱茶、陈皮、乌梅一同放入茶壶中,注入开水,将第一次冲泡的茶水倒掉,重新注入开水,滤出茶汤饮用。
功效:止渴生津,消食养胃。适合口干咽燥、食欲不振以及消化不良之人。
自制青梅酒
材料:青梅、白酒(50度左右为宜)、黄冰糖适量、土茯苓粉少许。
制作:青梅用清水洗净,去掉果蒂(这一步非常重要,否则会苦),晾干。将广口玻璃瓶洗净,晾干;按一层青梅、一层冰糖的顺序,将青梅与黄冰糖放入广口瓶中,加入土茯苓粉;倒入白酒,以完全没过最顶层的青梅三四厘米为宜;将瓶口用保鲜膜封口,存放到阴凉通风处。至少泡3个月,青梅酒才可饮用。也可在浸泡3个月之后捞出青梅,再放上一段时间,风味更加独特。
自制酸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