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制作盲盒,小学生露脸拆自己做的盲盒盲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8 22:21:39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2月2日电(谷训)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染缬,始于秦,盛于唐。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术在重庆两江新区金州小学的师生实践中,传承和发扬。

小学生制作盲盒,小学生露脸拆自己做的盲盒盲袋(1)

2017年9月,金州小学开办染缬艺术实践工作坊,来自蜡染之乡贵州的教师李念秋是工作坊创始人。“小时候,妈妈用蓝染布做的裙子、玩偶,带着植物的芬芳,软软的、美美的,这美好的记忆伴随我的童年,也影响着我的人生。”李念秋说,“当了小学美术老师之后,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看到扎染的小手绢冒着无数小问号:什么是扎染?为什么变蓝了?怎么才能得到我想要的花纹……我想,我要教他们染缬,让他们都知道这古老而神奇的艺术。”

怀着“传承”的初心,李念秋带着美术组的老师们开发实践染缬课程。在假期,去贵州向非遗传承人、民间手艺人学习技艺;在学校,开设学生染缬社团,小学员们爱上了这项“做盲盒”“拆盲盒”的社团活动;在母亲节、父亲节,开展亲子活动,传递温情;在学校教师中教授染缬技法,使染缬这门艺术大受喜爱和欢迎;在接待名师工作坊、英国访学团、重庆电视台采访等活动时,染缬工作坊成为一张传播学校文化的名片。

小学生制作盲盒,小学生露脸拆自己做的盲盒盲袋(2)

2021年10月,在重庆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染缬艺术实践工作坊以“一棵树一座城”为主题,巧妙地将作为重庆市树的黄葛树用传统染缬艺术的表现手法表现在生活物品、文创周边上。具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艺术表现的操作性、实践探究的创新性的展演,使得金州小学染缬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展位前人气爆满,前来观摩、体验、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来源: 新华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