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到底为何要派人下西洋,《明史·郑和传》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根据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朱棣之所以要派人出海远洋,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怀疑建文帝逃到海外,所以要郑和等人去寻找其踪迹。
第二是朱棣要向周边宣扬大明的威德,以显示“中国”的繁荣和富强。
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明史》没有说,那就是朱棣本身是靠“靖难”登基的,在传统儒家思想中,他属于“得位不正”,因此,朱棣需要到周边国家宣扬自己的正统性。
郑和真正出海的时间是永乐三年六月,而在此之前,朱棣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准备。换句话说,朱棣几乎从登基伊始便开始筹备此事。
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罗盘的使用也已经普及,这些为郑和下西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永乐三年六月,在万事俱备之后,郑和从龙江造船厂出发,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远洋出海。在一望无际的波涛是,郑和不仅仅是永乐皇帝的使臣,他还代表着大明王朝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大国胸怀。
二、手持利器而克己身郑和第一次出海时,朱棣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出海仪式,不仅让郑和携带许多金银,还带了许多丝绢和瓷器。《明史·郑和传》云:
(郑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郑和带领两万七千八百余人,乘坐62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巨舰出发,声势极为浩大。郑和先从龙江造船厂沿江而下,从苏州浏家港出海,经福建五虎门停留(或是补给)后,然后带着船队扬帆出海。随着港口的不断后退,郑和和他的船队开始走向茫茫未知的海外。
郑和的第一站是占城(越南中南部),他在占城短暂停留后,随即前往爪哇(印尼)。在到达爪哇时,爪哇东西两大国王正在爆发内战,《明太宗实录》记载:
先是瓜哇国西王与东王相攻*,遂灭东王。时朝廷遣使往诸番国,经过东王治所,官军登岸市易,为西王兵所*者一百七十人。西王闻之惧,至是遣人谢罪。
意思是说,爪哇西王灭掉了东王,当郑和麾下的一艘船经过东王治所,在下船进行贸易时,被西王误认为是东王的军队。于是郑和的船只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受到西国王的突然攻击,结果,170名明朝士卒被*。
当时,郑和带兵两万余人,舰船上皆装有火炮,完全有能力为这170名同胞报仇,但郑和没有这么做,他采取和平的方式和爪哇西王交涉,西王最终派人给郑和道歉,并表示愿意派使者和郑和一道到南京向大明皇帝赔罪,这件事被和平解决。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郑和受朱棣派遣出海远洋,本意是交好海外诸国,面对欺辱,郑和没有贸然兴兵,这便是他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