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具体表现,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讲了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21:59:49

其三,从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上研究,它又直接与中国古典叙事文学(小说、戏曲)的发展相关。

叙事文学的相对不发达和抒情诗的一花独秀,中国戏剧的晚熟,从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变文、俗讲到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中国通俗文学的形成发展与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发展是同步。

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具体表现,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讲了什么(5)

可以说“大团圆”式的悲剧因其通俗的形式流传极广而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同时中国人的“国民性”又因其说唱文学易于反馈而制约着“大团圆”的产生和扩展。

其四,从审美心理而言,西方悲剧以美的毁灭,一悲到底的结局,唤起“畏惧与悲悯”以“净化”心灵,而我国古典悲剧则以悲喜交集,苦乐相错,惩恶扬善,团圆性的结局来“渲泻”愤懑之情,沉醉于幻想之中得到快感。

下面仅就这些问题作简要分析:研究“大团圆”的审美心理必須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探本溯源。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具体表现,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讲了什么(6)

它从一开始就显示出维护治道,济世安邦的功利主义特征。儒家认为一切事物,只有当其有益于治国齐家平天下时,才具有存在的价值。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以及“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就是儒学文学观的集中表述。文学服务于政治教化,是政治工具的观点,可以说是儒学的精髓,也是数千年中国封建文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具体表现,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讲了什么(7)

诸如,“温柔敦厚”的“诗歌”,“发乎情止于礼义”的创作原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和之美,“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都是被这个文学服从于政治教化的核心所决定,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所展开的具体枝节。

这个核心被后人概括为“文以载道”,贯穿于封建文学始终。历代论者虽然对于“道”的解释并不一致,但万变不离其宗,“道”相对“文”永远处于中心主宰地位。“道”的实质又都离不开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

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具体表现,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讲了什么(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