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具体表现,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讲了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21:59:49

不但近代诗文评论中维系这种“文道”关系的看法,就连小说戏曲家,其创作也要根据“发乎情止于礼义”做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声明,并且在作品中放进大量枯燥的政治道德说教。

虽然,也有不少优秀作家唱出反调,表现出狂狷,但政治教化的急功近利,使大量古代文学作品,古典悲剧表现出思想的狭隘性和艺术的单调性,这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尽善尽美”是儒学传统文艺观在审美理想中的具体体现。

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具体表现,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讲了什么(9)

承认“美”与“善”的区别,又强调美与善的紧密联系,美从属于善,这是孔子从仁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而规定的审美标准。

古典悲剧都围绕着恶与善,忠与奸,孝与逆,节与不贞展开矛盾冲突。如,《精忠旗》岳飞的“忠”,《琵琶记》赵五娘的“孝”,《娇红记》王娇的“节”,《赵氏孤儿》程婴的“义”,都离不开封建伦理道德忠孝节义。

真善美三者之中,儒学看来,善是首要的,美与真还在其次。这种审美观是根源于伦理至上的儒家伦理观念,根源于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精神。

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具体表现,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讲了什么(10)

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式的农业社会,即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由于自然环境如气侯、灌溉的影响,主要依靠氏族共同体进行集体生产,进入阶级社会后又以宗族形式长期延续。

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生活单一。一个人对集体的依附性很大,因此服从整体需要的观念也最强,个人发展个性的可能性十分微弱。

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具体表现,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讲了什么(11)

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祟尚“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跟西方人易于神动,好走极端,发展个性相反,我们倡导的是温良恭俭让。古代中国是个视野狭窄而内向,趋于守旧的封闭性社会。

宗法制度、宗法关系正是维护这个社会的联系纽带。因此敬德崇善,用以调整人与之间的关系,成为儒家伦理准则。

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具体表现,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讲了什么(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