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比较好地解决长尾场景,也只有一个土办法:碰上了再说。这就意味着不管模拟多久,还是得尽可能多的上路测试。
但因为实际路测的效率较低,所以对于目前的自动驾驶而言, “ 高效的办法不合理,合理的方法不高效 ” 是一个致命的死循环。
所以,即使是像 NOA 这样 “ 有条件的自动驾驶 ” ,想要实现安全地让车辆自主操作,也是一定需要经过长时间、大量的实际路测才能经历尽可能多的极端情况。
说到底,这是个时间问题。
为了搞定数据问题,车企们自然也是各显神通。
就比如特斯拉就用上了 “ 人海战术 ” ,每一台车都配有 “ 影子模式 ” ,能在日常驾驶中收集信息、学习驾驶习惯。
因为保有量巨大,特斯拉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驾驶数据,训练模型的迭代速度也能相对提升。
而在数量上不占优势的品牌,就会在效率上做文章。
比如蔚来的思路就是 “ 算得快 ” ,愣是往一台车里塞了四块 256 TOPS 算力的英伟达 Orin 芯片,大幅提高了单车的信息处理能力。
小鹏呢,则是用了 XNet 感知架构让数据标注的速度大幅加快,声称能用 16.7 天就完成 2000 人的年标注量,也就是让 AI “ 学得快 ” 。
但是这些方法,说到底还是让自动驾驶这个时间问题中的时间,变得更短、更快一些。然而强如 Waymo 这样的自动驾驶领军公司,目前也没有完全解决处更是路况下,自动驾驶可靠性与稳定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