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河蚌主要是在一些水塘、河流和水库的底层活动,尤其是在水泥的淤泥上面。在农村有些人还说,河蚌就是吃泥巴长大的,这样的肯定很脏,自然是不能吃了。
其实河蚌并不是吃泥巴长大的,因为它们是软体动物,也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游动,而它们移动就是靠它的斧足,这是河蚌唯一的运动器官。它要移动了,就会通过斧足伸出体外触碰其他的物体产生作用力而移动,这也是为什么河蚌都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原因。
但并不是说河蚌就是吃泥巴长大的,河蚌虽然不能主动去捕食,捕食的能力也很弱,但是它们主要是以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为食,比较常见的就是水体底层的轮虫、鞭毛虫、绿眼虫,绿粒藻、栅藻,以及甲壳动物的残屑及植物叶片等。
它们把身体一部分藏入泥巴中,然后张开外壳,这样有食物进入了就会快速闭合,再把它们吃掉。
所以说河蚌很脏,甚至里面还有很多的寄生虫,这个确实不假。特别是在野外环境中的,所处的环境越恶劣,它们身上的寄生虫就越多。
第二个原因就是河蚌不好处理。
河蚌如果做得好,还是非常美味的,营养价值也很高。但是多数人却不懂得如何烹饪,特别是处理不当,做出来的就腥味很重,吃起来非常难以下咽。
要吃河蚌,就先要养几条,把体内的泥巴吐出来。然后用刀把它切开,这个过程是有危险性的,它的外壳很锋利,搞不好就会被划伤。
而切开以后,还要把内脏全部处理干净,只要它的斧足部分,并且还要多次清洗、漂洗干净才行。处理好了,对厨师厨艺也是一种考验,因为河蚌很鲜嫩,厨艺不到家就容易把它煮过头,这样吃起来就很柴,嚼不烂。
第三个原因是它的肉太少了。
河蚌的个头虽然很大,有些一个就有大半个脸盆大,可是并没有多少肉,越是个头大的,外壳就越重,而里面的肉却不多。往往十来斤的河蚌,就能吃到三四两的肉。
所以要吃一碗河蚌,就需要捡几十个才足够吃。这样处理麻烦,捡它也费时间和精力。多数人没有这个耐心,也就不愿意吃了。
还有一个原因,在有些地方还说河蚌是发物。认为吃了河蚌这样的食物,会引发一些潜在的疾病,有的人还说吃河蚌会过敏,毕竟它也是河鲜的一种。
其实也不全是这样,但是河蚌确实不是人人适合吃的,因为它是“寒凉之物”,像一些脾胃虚弱的人就不适合吃它。
而且在近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人也没有时间像过去那样去野外捡河蚌了。何况现在很多水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多数人也认为这些河蚌受到了污染,别说是捡来吃了,就算是送给他们都不吃。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从古至今河蚌在民间确实不怎么招人喜欢,多数人都是把它用来喂鸡鸭和猫狗了。也就是把河蚌当成了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
现在我的家乡这边,就很少有人去捡河蚌了。当水库、水塘干涸了,很多的河蚌都没人要。而且野生的河蚌和过去相比,也要稀少很多了。
各位朋友,你们见过河蚌吃吗?喜欢吃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