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晚上黄鳝出来好吗,下雨天有没有黄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9 08:23:25

农村一些地方的个别人家,喜欢在房屋附近的水田和池塘里放几条黄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说的是个别人家,不是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家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这种做法,并不是要非得这样做不可,不是农村普遍流传的习俗,只是个人的喜好而已。

下雨天晚上黄鳝出来好吗,下雨天有没有黄鳝(1)

农村有水稻田地区的农民都知道,黄鳝既是农家的一道美味,又是水田里的祸害。虽然它们对庄稼倒没有什么危害,在水田里边的田坎下钻孔也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如果是在水田外边的田埂上打洞,问题就大了。这种黄鳝洞穴,会造成田埂漏水,水田会干涸,给农家造成一定麻烦。如果不把黄鳝捉掉,你今天把洞穴堵上,明天又会看到新的洞出现。洞穴不是很深还好,太深了就会把田埂穿透。

遇到不深的黄鳝洞穴,只要用手指伸出洞穴,或者用脚踩洞附近的泥巴,可把黄鳝驱赶出来,然后徒手抓住。这也是农村人在水田里捉黄鳝的一种简便方法。如果水田黄鳝多的话,一个早晨可捉两三斤。

暮春到初夏的时候,水田里没有插秧,或者插秧后,禾苗不高的情况下,农村用这种方式捉黄鳝,一般都是在早晨,越早越好。早晨的田里的水凉,从洞里出来的黄鳝大多比较迟钝,被逼出洞穴后,会懒洋洋地伏在泥巴表面上,用中指卡住黄鳝的身子就行了。白天太阳升高后,水温上来了,黄鳝就比较敏感和活跃,作动速疾,从洞里出来后,在水里游一段距离后,立马钻进泥里去了,或者把水搞浑,让人看不见它。再就是有的黄鳝缩进了老坎洞穴内,逼不出来。禾苗长高后,这种方法就不能用了,黄鳝出来后就钻到禾苗里去了,看不见。这个时节,一般就要用铁钩放蚯蚓诱饵来钓黄鳝。

下雨天晚上黄鳝出来好吗,下雨天有没有黄鳝(2)

水稻田间管理,有一道工序叫“看水”,对于不漏水的稻田来说,四五天到田里看一次,也没关系。但对于漏水的稻田则天天要到田间去看一次。如果田里没有水了,要及时补上,叫“赶水”。这需要耽误很多工夫,尤其是放了肥料后,漏水会把肥水漏掉。

到了秋天的时候,稻谷成熟,一般要开田坝口放水晒田,免得秋收时是烂泥田,不好收割。此时,黄鳝就会聚集到有水的地方,或者比较湿软的地方。如果稻田边留有水圳(称过水圳),用来给别人的稻田过水,黄鳝和泥鳅就会聚集的水圳里去了。只要把水圳的水排干后,用手把泥巴翻过来,叫挖泥鳅,里面的泥鳅、黄鳝、鲫鱼等,大大小小很容易就被捉到手,往往收获颇丰。

除此以外,有稻田的地方,在初春时节,气温开始回升,人们到山上砍为松明子,等到晴天晚上(雨天和阴天不行)天黑下来的时候,直到晚上十点左右,这段时间可到灌了冬水的稻田里“扎泥鳅”,也称“照泥鳅”。 扎泥鳅有特制的“铁扎子”,农村称“扎扎子”。“铁扎子”铁匠铺能打出来,安装上木柄约一米五长,扎泥鳅的地方有一排铁齿条,就像是梳头用的梳子齿一样,口子上被磨得锋利。 这种“扎扎子”用来扎泥鳅,也可以扎黄鳝和鱼,而用来扎泥鳅是最好的,扎黄鳝时,易让黄鳝挣脱,同时黄鳝太大时,会把齿弄坏。

下雨天晚上黄鳝出来好吗,下雨天有没有黄鳝(3)

农村“照泥鳅”时,一般还要备一个竹钳子,就是用竹片做成的一个大钳子,有40到50公分长,钳子的口子两边,要做出锯齿形,专门用来钳黄鳝。钳子口对着稻田里的黄鳝插下去,钳拢下来,十拿九稳就被钳住了,放到篓子里就行了。

过了农历三月三以后,人们就要停止“照泥鳅”。不是稻田里没有泥鳅和黄鳝了,相反,稻田里的泥鳅和黄鳝,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只会越来越多。主要是“三月三,蛇出洞”,田间的晚上,毒蛇活动频繁,对人生命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田间有蛇活动后,人们也就不再冒着生命危险去“照泥鳅”,生命更重要。也有胆大不信邪的人,非要去“照泥鳅”,记得小时候,我们村有一个因“照泥鳅”被蛇咬了,后来不治身亡。邻村也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农村捉泥鳅和黄鳝的办法还有多种多样,比如用笼捕,就是竹篾编成笼子,笼长30—40厘米,直径6—10厘米。笼口装了一种叫倒须的篾制装置,泥鳅和黄鳝只能进,不能出来。分泥鳅笼和黄鳝两种,泥鳅笼做工要精细些,黄鳝笼要粗糙些。然后放泥鳅和黄鳝喜食的饵料,泥鳅一般放米糠团,黄鳝一般放蚯蚓。除此,还有盆捕、冲捕等,都是农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一些土办法。

这是这样,一些人在外面田间捕获的黄鳝,挑选一些小的放到房屋附近的水田和池塘里。这一般与某些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民俗信仰有关,要说有什么作用,可以说作用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下雨天晚上黄鳝出来好吗,下雨天有没有黄鳝(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