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书笔记3000字,国富论读后感800字左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0 04:36:25

图:中美贸易战涉及领域

第47-51次(下卷第4篇第7章),“但哥伦布这次航海以及以后各次航海所发现的地方,都和他原要访问的地方不相似。他不曾发现中国和印度的财富、农功与稠密人口,却在圣多明各以及他曾经到过的新世界一切其他地方,发现一个丛林未垦的地方,仅为裸体穷苦野蛮人所占据。但他不大愿意相信,自己所发现的地方,不是马哥·孛罗所描写的一些地方。马哥·孛罗在欧洲人中,是第一个到过中国和东印度的,至少,把当地情况描写下来的,他是第一个。”

“当印度斯坦到中国与日本通路的要冲,并几乎居于此通路的中点。而航行于欧洲与中国间的一切船只,亦几乎都在巴达维亚停泊。此外,巴达维亚又是所谓东印度国家贸易的中央主要市场;欧洲人经营的那一部分,不用说了,即东印度土人所经营的那一部分,亦如是。中国人、日本人、越南东京人、马六甲人、交趾支那人、西利伯岛人所航驶的船只,往往在此停泊。”

本章节集中讨论“论殖民地”,可以理解为西方国家对殖民现象的理解或者解释。作者认为“欧洲人最初在美洲及西印度建立殖民地的动机,并没蒙古希腊罗马建立殖民地的动机那么明显、那么容易看得出来。”

“欧洲人在美洲及西印度建立殖民地,不是起因于必要。树立的结果,虽得到很大的利益,但其利益也并不那么明白显著。在殖民地刚刚建立的时候,谁都不知道这种利益;其建立及其发现的动机,也不是这种利益。而且,直到今日,这种利益的性质、范围及界限,也还不大为人所理解。”

国富论读书笔记3000字,国富论读后感800字左右(13)

图:古代航海路线图

第52-66次(下卷第4篇第9章),“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于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于技工。在中国,每个人都很想占有若干土地,或是拥有所有权,或是租地。租借条件据说很适度,对于租借人又有充分保证。中国人不重视国外贸易。当俄国公使兰杰来北京请求通商时,北京的官吏以惯常的口吻对他说,“你们乞食般的贸易!”除了对日本,中国人很少或完全没有由自己或用自己船只经营国外贸易。允许外国船只出入的海港,亦不过一两个。所以,在中国,国外贸易就被局限在狭窄的范围,要是本国船只或外国船只能比较自由地经营国外贸易,这种范围当然就会大得多。

制造品常常是体积小价值大,能以比大部分原生产物更小的费用由一国运至他国,所以在所有国家,它们都是国外贸易的主要支柱。而且在幅员不象中国那么广大而国内贸易不象中国那么有利的国家,制造业亦常需要国外贸易来支持。设无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或在国内各省间交通不方便而国内某地生产物不能畅销国内各地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必须记住,制造业的完善,全然依赖分工,而制造业所能实行的分工程度,又必然受市场范围的支配,这是我们曾经说过的。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容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就面积而言,中国的国内市场,也许并不小于全欧洲各国的市场。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那末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如果这种国外贸易,有大部分由中国经营,则会有这种结果。通过更广泛的航行,中国人自会学得外国所用各种机械的使用术与建造术,以及世界其他各国技术上、产业上其他各种改良。但在今日中国的情况下,他们除了模仿他们的邻国日本以外,却几乎没有机会模仿其他外国的先例,来改良他们自己。”

“中国和古埃及的各君主,以及印度各时代割据各王国的君主,其收入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得自某种地税或地租。”

本章节主要论述“论重农主义”,依据斯密的描述,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汉语则意译为“重农学派”。

在亚当斯密之前,并没有经济学这么一个被认可的学科或概念,亚当斯密凭借《国富论》的成就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那么在斯密之前有关经济学的讨论也不在少数,但一般都侧重于政策、事件、现象等具体载体之上,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经济学体系,一般而言,在斯密之前的奠基人分为两个派别,分别为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本段文字,作者无非希望表达这样几个观点,①中国拥有重农主义的传统,同时不重视国外贸易②制造业适合分工协作,中国的条件适合制造业的发展③贸易的短板,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壮大④贸易的短板制约制造业,同时遏制了中国向外界学习以及技术进步的机会。

第67-69次(下卷第5篇第1章),“在中国,在亚洲其他若干国家,修建公路及维持通航水道这两大任务,都是由行政当局担当。据说,朝廷颁给各省疆吏的训示,总不断勉以努力治河修路;官吏奉行这一部分训示的勤惰如何,就是朝廷决定其黜陟进退的一大标准。所以,在这一切国家中,对于这些工程都非常注意,特别在中国是如此。中国的公路,尤其是通航水道,有人说比欧洲著名的水道公路要好得多。”

下卷第5篇主要论述“论君主或国家之收入”,第1章主要论述“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费用支出一般包括防御社会的费用、司法行政费用、地方费用开支、道路交通费用、教育及宗教设施费用、社会基建费用等。

本段文字主要说明在中国的传统之上,道路、交通、航运的支出由政府来承担,而且一般都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而且,在那个年代,中国的路网、水道质量曾经优于欧洲的水平。

第70-74次(下卷第5篇第2章),“中国帝王的主要收入,由帝国一切土地生产物的十分之一构成。不过,这所谓十分之一,从宽估计,以致许多地方据说还没有超过普通生产物的三十分之一。印度未经东印度公司统治以前,孟加拉回教政府所征土地税,据说约为土地生产物五分之一。古代埃及的土地税,据说也为五分之一。”

“亚洲这种土地税,使亚洲的君主们,都关心土地的耕作及改良。据说中国的君主、回教治下的孟加拉君主、古代埃及君主为求尽量增加其国内一切土地生产物的分量和价值,都曾竭尽心力,从事公路及运河的创建与维持,使得每一部分生产物,都能畅销于国内。”

“公家收入,如以实物征收,由于税吏胡乱处理所遭的损失,实际纳到国库的,往往不过人民所出之一小部分。然而中国公家收入的若干部分,据说就是这样征收的。中国大官及其税吏们,无疑的都乐得保持这种征税惯例,因为征收实物,是远较征收货币容易舞弊多了。”

“假若中国及印度生丝能够无税输入,英格兰丝制业者,就比法兰西意大利的丝制业者,能更低廉地出卖其制品。”

本章节主要论述“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斯密认为“一国每年支出的费用,不但有国防费,君主养尊费,而且有国家宪法未规定由何等特定收入来开支的其他必要政费。这些费用的开支,有两个来源:第一,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而与人民收入无何等关系的资源;第二,人民的收入。”

“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资源或收入源泉,由资财及土地构成。”,“个人的私收入,最终总是出于三个不同的源泉,即地租、利润与工资。”

四、亚当斯密年代中国的国内主要大事件

亚当斯密生平同时期清朝主要大事件:

1、1723年,清政府宣布开除乐户贱籍的,大批明朝永乐时代遭到迫害的建文忠臣女性后代得以从良。雍正帝秘密建储,弘历被内定为嗣君。

2、1727年7月,弘历成婚,正妻富察氏,察哈尔总督李荣保之女。

3、1728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中国再次丧失大片领土。

4、1733年2月,弘历被封宝亲王。

5、1735年,雍正帝死,高宗弘历即位,年号乾隆,开始了长达60年的帝王征程(1735-1795)。同年修成《明史》,位列二十四史最后一部。

6、1740年,颁布《大清律例》。1910年《大清现行刑律》颁布为止,之后,中国传统法律逐渐开始现代转型,移植欧陆立法经验,法典编纂体例改变了“诸法合体”形式,开始部门法分立的实践。

7、1747年,乾隆帝开始征伐藏边回疆等地,自诩“十全武功”。征伐直到1792年结束。

8、1749年,平定第一次大小金川之乱,首领莎罗奔降。

9、1751年,乾隆帝南巡,由此开启了六下江南之旅,官宣目的为“受邀拜访、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恭奉母后、游览名胜”。

10、1757年,根除准噶尔叛乱势力,实行广州一口通商。

11、1759年,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12、1760年,乾隆帝拟“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

13、1769年,清缅战争,1762年冬缅甸入侵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此役虽取得了缅甸的臣服,但清军损失惨重,此战造成东南亚一大变局。

14、1771年,土尔扈特蒙古重返祖国,渥巴锡成为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5、1774年,山东王伦发起白莲教起义,发动宗教及民众社会与清朝精英阶层之间的对抗。

16、1776年,清朝人口达31150万。同年,乾隆帝开始宠信和珅,使清朝步入中衰。

17、1782年,《四库全书》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

18、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1787年,出兵安南。

19、1792年,远征廓尔喀侵略西藏,避暑山庄建成。

五、亚当斯密生平同时期国外主要大事件

亚当斯密生平同时期世界范围主要大事件:

1、1724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诞生(同年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出生)。

2、1727年,西班牙包围直布罗陀,英国、西班牙不宣而战,牛顿逝世。

3、1732年,乔治华盛顿出身于弗吉尼亚一个富有家庭,早年当过测量员,后曾加入英军参与法国印第安人战争,1759-1774年为弗吉尼亚下议院议员,带头反对英国统治,1799年去世。

4、1736年,科学家瓦特诞生、数学家拉格朗日诞生、法国天文学家巴伊诞生。

5、1742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逝世,哥德巴赫猜想提出,瑞典化学家舍勒诞生。

6、1743年,现代化学创始人拉瓦锡诞辰,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诞生。

7、1749年,德国始人歌德诞辰,次年美国西点军校的创始人之一亨利·诺克斯出生、德国作曲家巴赫逝世。

8、1755年,俄国建立莫斯科大学,由教育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创办,自此启动了俄罗斯近现代高等教育,是俄罗斯规模最大、欧洲顶尖、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校友共荣获诺贝尔奖13名、菲尔兹奖6名。

9、1765年,英国启动以技术革新为目标的近代工业革命,历时一百年时间,影响范围遍及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还扩展到东欧和亚洲的俄国、日本等国,它标志着世界整体化新高潮的到来。

10、1774年,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佐治亚除外)在费城召开了第1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的决议。

11、1776年,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7月4日美国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大陆会议在费城乔治·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

12、1780年,参照比照英国皇家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又名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成立,这是美国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也是进行独立政策研究的学术中心,开启了人文与科学的持续繁荣。

13、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华盛顿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制定系列民主政治法令,标志着美国正式诞生,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

14、1787年,制宪会议于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费城举行,制订了人类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保证。参会共计55人,中途退场13人,3人未在最终文本签字,坚持到最后的便只有12个邦的39名代表。主要参会人员有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本杰明富兰克林、詹姆斯威尔逊等,托马斯·杰斐逊因出任法国大使缺席费城会议。

15、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民众于7月14日攻克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释放七名犯人,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法国国庆日。

16、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4月华盛顿就任美国首届总统,1792年连任。

17、1790年,美国通过第一部《专利法》,本杰明·富兰克林离世,亚当斯密同年离世。

18、1791年,海地奴隶举行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火神场大屠*事件爆发,物理学家法拉第诞生,莫扎特谢世。

19、1792年,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成立,乔治·华盛顿连任美国总统,法国向奥地利宣战。

二〇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于平凉路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