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的三个操作工程师
按苏联人的设计,在核电厂应该有两套独立的外部电源,以确保在停堆状态下还能维持冷却剂循环,不至于让反应堆过热。切尔诺贝利原来有足够的蓄电池组,同时还有应急柴油发电机,但考虑到在外部电源丧失瞬间,柴机油不能立即启动有可能出问题,所以电厂的工作人员试验利用汽轮机惯性转动效应为反应堆补充电力。
4月26日凌晨1点零5分,工作人员开始试验,目的是为了让涡轮发电机惯性运行,使得作为冷却剂的轻水能自己循环。为了冲动涡轮发电机,工作人员加大了水流量,很快就超过了安全规定。按理说,此时系统已经报警,操作应该进行不下去,但“战斗民族”心大的特点开始爆发,他们楞用手动拉起了控制棒,并且在反应堆处于不稳定状态和控制板没有任何显示的情况下,强行关闭了水泵电源。凌晨1点23分,由于水流速度不足,冷却剂被加热并产生蒸汽,发现不对的操作员下令紧急停堆,但由于被他们手工控制棒在推回被卡住,只进入了三分之一,反应无法中止,燃料棒熔化并产生高温高压,最终堆芯大爆炸——从发现不对到整个反应堆爆炸,时间仅过了7秒。
二 苏联军民的牺牲
短暂的7秒过后,苏联的骄傲就变成了一场悲剧性的灾难,4号机组的爆炸将大量带有辐射的石墨、核燃料和反应堆厂房碎片抛到了1000米的高空,散落在核电厂的周围,放射性尘埃随着风,向整个欧洲扩散开去。可想而知,为了这个曾经的骄傲,苏联人民将会付出怎样巨大的代价。
最早抵达核电厂的是几十名当地的消防队员,他们抵达现场之后,在近乎毫无保护的情况下用水灭火,导致了不少消防队员丧生。到了27日下午,意识到事态严重的苏联当局动员了1000多辆公交车,在3个半小时内将4万多普里皮亚季居民疏散。28日,1000公里外的斯德哥尔摩已经探测到核辐射尘埃,国际社会都意识到了出现重大核事故,此时苏联才不得不正式公布了事故的消息。
为了控制事态,苏联调动了50万军民进行事故善后。爆炸反应堆周围半径30公里内居民被全部疏散。而军队再次冲到了第一线:他们用几百架大型直升机昼夜不停地从高空向反应堆倾泻硼砂,由于堆芯温度高达3000度,撒下的硼砂很快被熔化,因此苏军迅速又调集了2400吨铅块将其投入反应堆,以吸收中子阻止反应,使得堆内温度降低,放射性减弱,从而实现灭火。在这个过程中,苏军的确出现直升机失事,但这和电视剧中所说的故事一点也不相干——放射性还没有那么厉害,导致事故的真正原因是苏联军人的奋不顾身牺牲:参加灭火的苏军出动强度极大,由此引发坠机事故并不稀奇。
反应堆灭火,只能算是让灾难不进一步恶化,对于已有的污染,依然需要妥善的处置。但处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整个核电厂全都是能存在几万年高强度辐射物质,谁知道要怎么办?最后,还是工程师涅夫博洽科想到除了一个颇具毛子色彩的处理方案——整个核电厂不全都是辐射,没法处理吗?那就干脆不处理,直接隔离在一个大石棺之中!
方案确定之后,敢想敢*苏联人调集了全国各矿区400名优秀矿工挖了一条长达168米的地道。这条地道作用有两个,一是为了确认是否有放射性水渗入地下;另一个就是在地道中建立一个冷却系统,给上面的建筑物降温。从5月20日到6月24日,这400名矿工日夜不停,用一个月完成了地道。在完成地道的同时,苏联人开始清除反应堆厂房屋顶和地面上强放射性物质碎片。这项工作本来应该遥控操作机器人完成,但由于机器人在高强度辐射下失灵,所以不得不由苏联军人再度做出牺牲,由苏联军人冒着生命危险,身穿重达25公斤的铅制防辐射服,佩戴剂量仪进行轮换作业。到了这年12月,也就是事故发生230天后,由钢筋混凝土和金属板搭建的石棺完成。所有的部件均是在几百公里以外预制好,然后运到电厂,在用巨型起重机和直升飞机吊装焊接而成。石棺光横梁就长70米,重达150吨。可想而知,当年苏联工程人员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遭受了多少的核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