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真实原因,切尔诺贝利事件真正原因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3 19:03:42

实际上,事故发生的26日当天,苏联最高层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清晨就得到苏联动力和电力化部副部长的通报,得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发生了强烈爆炸……核电站的夜间密码警报显示该电站发生了核泄漏、核辐射、火灾和爆炸”,他将这一消息告知了苏共总领导戈尔巴乔夫,随即苏共政治局开会对此事态进行了讨论。

与此同时,苏联国内各部门都做出了一些应对反应,国家安全委员会派出了乌克兰地区副局长带队的行动侦查小组前往事发地调查;国家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进行了初步辐射监测;雷日科夫还亲自指示向他报告消息的副部长前往事故当地;苏联政府组织的临时委员会当晚8点便抵达了切尔诺贝利。在得知情况不妙后,委员会负责人深夜向雷日科夫汇报了情况,并建议立即动用军队参与事故处理工作。到了27日早晨,政治局已经得知情况比一开始要严重得多,开始疏散市民,动用军队参与事故处置。事实上,此时苏联动员是相当高效的,普里皮亚季在当天下午仅用3个小时就疏散了44460人,民防和内务部队当天就进驻了事发地,开始动用直升机向反应堆填沙土和铅。

切尔诺贝利真实原因,切尔诺贝利事件真正原因(13)

33年前

从这些行动来看,苏联政府的反应和处理即便谈不上神速,那也至少也从未出现影片中故意掩盖和拖延,切尔诺贝利是民用核电站,没有任何军事或试验用途,根本谈不上什么为了荣耀忽视真相。从26号凌晨时间爆发到29日政治局成立工作组专门统筹应对危机整个过程来看,苏共上层显然也是随着掌握情况增加,才逐步意识到事态严重,在应对措施上逐步提高规格。另一方面,许多人——包括影片——指责苏联政府应对乏力,出现消防队员在无防护情况下灭火导致牺牲的说法,恐怕也有点事后诸葛亮:切尔诺贝利是人类第一次面临核事故,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先例可供遵循,出现各种失误和牺牲,也是情非得已。正是有了切尔诺贝利的惨痛教训和经验,后人才有更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救援经验。

不过话说回来,苏联在事故应对上没有电视剧里那些黑点,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此时上就完全清白了。虽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直接原因是偶然,但放在体制僵化,上下官僚主义严重的苏联大环境下,出现事故也是必然的。其实,早在7年前,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就发生过类似的堆芯熔化、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事后美国加强了对核电站安全管理的标准和应对策略,但苏联人却并没有汲取教训,而是盲目自信他们的核电机组更安全,在这种心态下,工作人员盲目操作,引发事故。

切尔诺贝利真实原因,切尔诺贝利事件真正原因(14)

与此同时,苏联内部错综复杂的官僚机构架设,也使得切尔诺贝利事故几乎成为不可避免。

理论上,苏联的核电站应该归口动力和电力化部设计并管理,但由于苏联核能最开始是从军事入手,所以核能电厂实际上归属苏联中型机器制造部——实际上就是专门制造核武器的一个部。直到60年代,整个苏联的核电站,是由中型机器制造部下设的第十六、十七总局负责。这种一仆两主的现象,极大地干扰了苏联在核能的技术发展上的道路,动力和电力化部领导层不支持RBMK型反应堆,中性机器部就偏要大力推动。

直到70年代末,苏联调整各部之后,中型机器制造部才将核电站移交,但仍保留着设计反应堆,生产核燃料的大权,并为核电站提供一般性咨询和技术监督。之后,国家工业和矿山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卫生部都在核安全问题上插上一脚,设立相应的核安全监督部门。可想而知,这种政出多门的现象在核电管理方面将会带来多大的麻烦,多个部门之间职权重叠而又模棱两可,使得苏联核电安全问题一直存在问题。

切尔诺贝利真实原因,切尔诺贝利事件真正原因(15)

当时的情况正是如此,当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之后,中型机器制造部、动力和电力化部、甚至KGB都通过不同渠道向莫斯科通报事故,但对核反应堆的具体情况,却是莫衷一是,让高层根本无从判断事态。

分管此类问题的多尔吉赫从自己的渠道并未得知详情,因而在政治局上通报得相当平淡,甚至让戈尔巴乔夫都以为事态并不严重。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和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由于不接触这些渠道,甚至直到27号才知道事故的消息。在核电安全这种极具敏感性、技术要求极高的项目上,管理如此分割,职权如此不明,苏联也可谓是前无来者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不是切尔诺贝利,苏联其他核电站迟早也会发生类似的问题,所争只是时间早晚,涉及范围大小而已。

切尔诺贝利真实原因,切尔诺贝利事件真正原因(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