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出发
提高学生运算、推理、应用能力
安康高新区第六小学 刘恒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应用和创新意识层次的形成则由以上八个方面的数学素养来决定。因此,从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出发,提高学生运算、推理、应用能力则是数学教材“数与运算”编排部分的首要任务。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从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出发,提高学生运算、推理、应用能力”的问题。
数感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单元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同时提高学生运算、推理、应用能力的。
一是结合教材编排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场景中感知小数,认知小数。教学时,引领学生观察“超市购物情境图”、“文具购买情境图”、“体温测量情境图”、“儿童票标高线情境图”,同时布置任务:将情境图中有关的数量照样子写下来。接着让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数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量有什么异同?学生思考后讨论出的结果是:和整数一样,都是用0到9组成的数字,但这些数却是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右下角多了一个小实心原点。这样的数我们的数学家给它的命名是小数,读的时候,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依次读出数字就可以啦!如:3.45读作三点四五。然后在PPT出示“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通过实践场景与整数认读的直观形象对比中确立了对小数的感性的直观认知。
二是引领学生参与测量身高的体质监测活动,结合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进率和分数平均分的已有认知,实现整数数量向分数数量过渡,再结合数量的实际标识,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正迁移促进学生建立小数数量的数感。如:王东身高测量结果是1米3分米,也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1.3米。然后我再引领学生回顾人民币的单位,将人民币的实际运用练习用来检验学生形成的小数数感认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