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意思一直到了宋代,还一直留存着。比如在《宋书》中记载了这样的话:上留心艺术,使尹何尚之立,太子率更令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在"文学"出现的前文中,分别对应的是玄学、史学、文学,可见文学和玄学、史学一样是一门学问的统称,和上文讲到的"文章博学"的意思是一样的。
"文学"演变为:对天下一切文章的总称到了汉代,"文学"的意思有了改变,包含了天下一切的文章,并不仅仅是今天所说的带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比如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句话的文章包含了当时的所有文体: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等一共八种形式。带可以看到,奏议、书论都是理论性的文章,与现在的审美价值的文章并不一样。值得多是现代意义上的文章,并非文学。
"文学"演变为:指人的作品语言优美、辞章素养高到了北魏,"文学"的意思演变为人的作品语言优美,辞章素养高的意思。在《魏书》中记载:而義第六文学为优。可见,这个时候的"文学"的意思就不是春秋时期的指代某种科目,而变成看了对人和作品的形容,指的是人的博学,和文学作品的语言非常的优美。这样的意思和现代人的对"文学"的认识已经有了共同点,那就是对语言的优美的重视。
在后世的文献中,也有记载这一意思的文献:颜真卿的《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对于文学的素养非常高,怎么能做得到呢?是对于上文中"文学"做指的语言优美的承接。而这些可以概括为"写作能力、辞章能力优秀"。如此一来,"文学"就开始独立于之前的"科目""学识渊博",而具有了新的意义,指具有鉴赏性的文学作品,和现在人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文学作品的意思已经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