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学术有了一定的重合
到了唐宋时期,出现"文以载道"的思想,指的是一个人的文章适合一个人内心所想的东西有关的,也和他的志向有关,和他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有关。此时的"文学"更多的是指"文",单纯的指文章,以及文章所代表的含义。
比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中有: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说的表达开心的文章很难写,表达穷苦心情的文章很好写,所以好的文章大多是在旅途中所得,因为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不可过分追求文辞的优美,而忽略了文章的主旨核心。 但是这样的思想也为后代区分好的文章(文学)和不好的文章(非文学)提供了一个区分的点,这个时期的"文学",多指的是"文"的意思,与"学"无关。但是所谓的"道"让"文""学"有了连接的点,就是学习写的文章是为了表明心中的"道",将"文"赋予了内涵与价值。
"文学"重新恢复到最初的意思清朝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很多思想、学术在这个时期得到汇总,比如《四库全书》的编撰。"文学"一词也不例外。清代的大学者章太炎就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说已经存在于竹帛上的叫"文",讨论它的文法规则的叫"文学",将"文学"的意思扩大化。
因为"竹帛"并非单单指竹子和布帛,而是指记载文字的载体。只要有明确记载的东西记载,它就叫做"文",和曹丕对所有文章的总称称为"文"一样,但又增加了可以研究"文法"的叫做文学之意,直接将"文学"的定义提出来,那就是有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