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假定P和P*都是给定的,那么E提高将使本国商品更加便宜,从而增加经常项目余额;财政扩张(G增加或T减少)则会增加产出Y,使可支配收入上升,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增加,进而减少经常项目余额。因此,为了把CA维持在X水平,货币升值时要紧缩财政、货币贬值时要扩张财政,XX曲线向上倾斜。在XX曲线上侧,财政过度紧缩,经常项目余额高于目标值;而在XX曲线下侧,财政过度扩张,经常项目余额低于目标值。
三、美国面临的外部平衡问题——“特里芬难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所面临的外部平衡问题不同于其他国家。美国不需要关注美元兑其他货币汇率的稳定性问题,只需致力于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在每盎司35美元上即可,保证外国的中央银行可以按此价格将他们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必须为此持有充足的黄金储备,因为其他国家可能随时将美元兑换成黄金,构成了对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潜在外部约束。
战后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国对于美元国际储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这一需求只能依靠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对外不断输出美元才能满足,这就导致外国所拥有的美元储备很可能会超过美国所拥有的黄金。既然美国已经许诺以固定比价向外国央行提供黄金,那么如果所有人同时向美国要求兑换的话,美国就将无法履行诺言,人们就会怀疑手中的美元是否如官方承诺的那样“值钱”,接下来人们可能不会再愿意持有美元而宁愿选择马上将其换成黄金。这一过程其实跟银行挤兑十分相似。相反,如果美国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就要保持国际收支长期顺差,使美元不断回流美国,但这又将导致他国的美元储备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和贸易的需求,美元的国际地位同样会受到威胁。因此这是一对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必然导致体系的崩溃。这一问题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于1960年提出,因此也被称作“特里芬”难题。
或许有人会说当人们向美国挤兑黄金时只需要将美元进行官方贬值就可以了,包括美元兑黄金的贬值和美元兑其他货币的贬值。然而这样做,一来是不现实,因为美元要想贬值,必须要其他所有国家同时同意其货币对美元升值,这只能通过大量的多边谈判实现,难度可想而知;二来就算真的实现了,美元贬值也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强化其他各国对美元进一步贬值的预期,这样非但解决不了信心问题,反而进一步加速了危机的自我实现过程。
四、美国不恰当的宏观政策最终触发危机
前面所说的“特里芬难题”就像是深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遇到合适的外部条件就会自动引爆,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从1944年建立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至少它结束了二战前世界经济的混乱局面,扩大了世界贸易,对世界经济尤其是欧洲经济的复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美国对外贸易存在较大顺差,黄金储备水平也达到了历史高点,世界整体处在“美元荒”、“美元短缺”的时代。即便美国采取了增加对外投资等措施舒缓巨大的外贸顺差,但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