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道明曾言:“天地无心,以万物为心。天地无心而成化。”这句话传达的是,虽然天地本身没有情感,但人类拥有一颗充满博爱和怜悯的心,这个心既是仁者之心,也是圣人之心。孔子强调的恻隐之心。“学者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认知仁和追求仁,喜爱仁善,憎恶不仁。只有这样,才算是为天地立心”,马一浮先生曾这样说到。
“为天地立心”,意味着我们要在这个原本无情的世界中,培养一颗对众生充满仁爱的心、倾向于帮助他人的心、关怀弱小的心。
“为生民立命”的理念源自孟子的《孟子.尽心上》中的“立命”,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通过修身来启发他人,无论生命长短,只要我们能够维持自己的道德和德行,就能实现生命真正的意义。张载所提的“为生民立命”,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从而使人们在自我修养中得到提升。这和戴圣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是一样的。
“为往圣继绝学”中“往圣”指的是历史上的圣贤,“继绝学”则是对儒学传统的继承。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思想,然而到了北宋时期,由周公、孔子和孟子创立的儒学传统已经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要继承儒学的学统,传承并发扬儒家思想,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万世开太平”中“太平”和“大同”一直是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开”是一种期望,即期盼实现《西铭》中所描述的“民胞物与”,达到“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要将这个美好的愿景和社会构想变成现实,就必须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世致用的学风,为国家的繁荣、众生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四个字简洁明了,体现出中国儒学对个人与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尤其是“为天下开太平”这六个字,更是千百年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心中的至高理想,一代代流传,经久不衰。同时,这四句话也代表着儒家文化的核心,承载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