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选择何种道路,是东方的传统,还是西方的新潮,这是时代背景所赋予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苏周二人的对象相互出轨了,把他们推到了屏幕面前。而苏周二人的开始正是起源于对对方另一半的扮演,这种关系似乎更像是两个受害人抱团取暖,并且,他们二人也是如此认为的,电影的起初,通过搬家搬错,早有暗示两个家庭相互交错,而起初他们模仿的目的是搞清楚“他们是怎么开始的”。
但是在模仿过程中,观众一度分不清哪些是他们处于模仿对象状态时所说出的话,哪些是作为苏周两人本身说出的话,这是一种模糊化处理,让观众能够真正处于二人的位置,因为就如同他们之后所扪心自问的;“我们是怎么开始的?”就这样,两个原本被伤害的人,摇身一变,反而成了有悖道德的人,也注定了这份感情将无疾而终。就如同苏丽珍反复说的“真是一步错步步错”“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等等,其实说出这些时,她既承认了自己的感情,也基于自身的道德,排斥了这份感情。自身理性与感性的剧烈冲突在他们二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中国传统式的止于伦理道德的爱情悲剧也就是注定的了。
最后,周慕云面对这段炽烈的感情选择了离开,远走南洋,他试图打电话叫上苏丽珍一同奔赴新加坡,但苏丽珍没有接听,那句旁白“如果还多出一张船票,你是否愿意跟我走”更像是周慕云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话。
不过最后,周慕云与苏丽珍终究没能在一起,苏丽珍找到了周慕云,电话响了三声,却只拿走了拖鞋,周慕云回到中国香港,二人隔着一道门,终究未能相见,苏丽珍给她的孩子取名庸生,金庸梁羽生各取一字,或许是为了纪念2046号房间内共同创作武侠小说的快乐时光,或许是期许孩子有着平平淡淡,没有如此多波折的一生。而周慕云只得在吴哥窟的树洞中诉说自己的苦楚与无奈,去缅怀过往的岁月。
这种人物形象的设置勾画出一种撕裂式的情感,随着爱情与痛苦的交响,一个个矛盾的出现与激化,迫使而们二人都成了充盈着爱情苦难的象征者,而当情节被简化到极致且叙事的进程被阻滞,影片所剩下的只有意味深长的细节和情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周苏二人的情感取代情节成了推动影片叙事进程的主要动力,而情感的反复与矛盾决定了影片呈现出一步三叹、回环往复的诗性结构。
在电影的最后,陈先生为苏丽珍点了一首周旋的《花样的年华》,与陈先生同点这首歌的另外一个人借这首歌祝福两位朋友夫妻和睦,家庭美满,而歌词中也有唱道:多情的眷属,美满的家庭。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片中,多次提及苏丽珍喜欢去看电影,而这首歌就来自周旋主演的电影《长相思》,情节就是女主人公最后面对情人的离去,死心塌地地留在了丈夫身边,可见陈先生给苏丽珍点这首歌的内在含义,或许想回头,做一丝挽留。
《花样年华》虽然整体篇幅较短且出现的人物极少,但通过人物间激烈的,回环往复的诗歌般的矛盾冲突成功将这五名主要角色塑造成了一群性格丰满而多样的人物,让故事的主要情节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