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题一览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练习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16 21:29:53

=0.004mol/L,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mol•L﹣1•s﹣1,故C正确;

D.55℃时,没有出现蓝色,淀粉发生水解反应,故淀粉已不能作为该反应的指示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侧重图象分析及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注意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注重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较大.

9.(2013•江苏)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 H2O(g)⇌CO2(g) 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在Ⅱ中充入1mol CO2 和1mol H2,在Ⅲ中充入2mol CO 和2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 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 容器Ⅰ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

D. 容器Ⅰ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容器Ⅰ中从正反应开始到达平衡,容器Ⅱ中从逆反应开始到达,平衡建立的途径不相同;

B.容器Ⅲ中相当于在容器Ⅰ中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CO和1mol H2O,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故容器Ⅲ中到达平衡时温度更高,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

C.容器Ⅱ中所到达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在容器Ⅰ中平衡的基础上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

D.温度相同时,容器Ⅰ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容器Ⅱ中所到达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在容器Ⅰ中平衡的基础上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

解答:解:A.容器Ⅰ中从正反应开始到达平衡,容器Ⅱ中从逆反应开始到达,平衡建立的途径不相同,无法比较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容器Ⅲ中相当于在容器Ⅰ中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CO和1mol H2O,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故容器Ⅲ中到达平衡时温度更高,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故B错误;

C.容器Ⅱ中所到达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在容器Ⅰ中平衡的基础上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容器Ⅰ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故C正确;

D.温度相同时,容器I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容器Ⅱ中所到达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在容器Ⅰ中平衡的基础上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比两容器相同温度时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低,故容器Ⅰ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等,难度较大,构建平衡建立的途径进行比较是关键.

10.(2013•上海)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B C(g)﹣Q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

B. 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

C. 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 B和1mol 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若B为气体,因容器保持恒温,缩小容器体积,达到新平衡时平衡常数不变,则气体C的浓度也一定不变;

B、平衡时,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

C、保持体积不变,若B为气态,则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逆向移动;

D、因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加入1molB和1molC至反应达到平衡时不能完全消耗,放出热量小于Q;

解答:解:A、若B是气体,平衡常数K=c(B)•c(C),若B是非气体,平衡常数K=c(C),由于C(g)的浓度不变,因此B可以是气体或是非气体,A项错误;

B、平衡时,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故B项正确;

C、保持体积不变,B可以是气体或是非气体,则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不移动,C项正确;

D、因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加入1molB和1molC至反应达到平衡时转化率一定小于100%,因此放出热量小于Q,故D项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化学判断移动原理的理解设计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1.(2012•福建)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题一览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练习(29)

A. 在0﹣50min之间,pH=2和pH=7 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 溶液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小

C. 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 在 20﹣25min之间,pH=10 时 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0.04mol•L﹣1•min﹣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压轴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A、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

B、对比溶液的酸性强弱对R的降解速率的影响情况;

C、可以根据同一pH条件下,图示R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关系来判断;

D、根据平均降解速率v=

化学平衡题一览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练习(30)

来计算即可.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都为100%,故A正确;

B、溶液酸性越强,即pH越小,线的斜率越大,可以知道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错误;

C、同一pH条件下,R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关系:曲线斜率增大,则降解速率越小,即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故C错误;

D、在 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化学平衡题一览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练习(31)

=0.04×10﹣4mol•L﹣1•min﹣1,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2.(2012•海南)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 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 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得无水三氯化铁

D.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银与氨水不反应;

B、硅酸钠是无机矿物胶,具有粘合性,使瓶塞与试剂瓶粘在一起;

C、氯化铁溶液中存在平衡Fe3 3H2O⇌Fe(OH)3 3HCl,加热HCl挥发,促进水解彻底进行;

D、滴加少量CuSO4溶液,Zn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

解答:解:A、银与氨水不反应,不能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故A错误;

B、硅酸钠是无机矿物胶,具有粘合性,使瓶塞与试剂瓶粘在一起,应使用橡胶塞,故B错误;

C、氯化铁溶液中存在平衡Fe3 3H2O⇌Fe(OH)3 3HCl,加热HCl挥发,促进水解彻底进行,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得Fe(OH)3,不能获得无水三氯化铁,故C错误;

D、滴加少量CuSO4溶液,Zn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盐类水解、影响反应速率的盐酸、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难度中等,注意C中盐类水解彻底进行的原因.

13.(2012•重庆)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 b(g)⇌2c(g);△H1<0

x(g) 3y(g)⇌2z(g);△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作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 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 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 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对第二个反应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温度升高,导致第一个反应向逆反应移动;

B、等压时,通入z气体,第二反应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

D、等容时,通入z气体,第二反应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解答:解: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增大,等效为压强减小,平衡x(g) 3y(g)⇌2z(g)(△H>0)向左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由于该反应容器是一个不导热的容器,所以平衡a(g) b(g)⇌2c(g)也向由(吸热方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增大,故A错误;

B、等压时,通入z气体,增大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x(g) 3y(g)⇌2z(g)向左移动,由于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容器内温度升高,虽然导致第一个反应向逆反应移动,但移动结果不会恢复到原温度,故平衡时温度升高,故B正确;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即各组分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各组分的反应速率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等容时,通入z气体,增大了生成物z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度中等,本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信息"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注意压强对第一个反应没有影响,根据第二反应的移动热效应,判断第一个反应的移动.

14.(2012•天津)已知2SO2 (g) O2 (g)⇌2SO3 (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mol SO2和1mol O2;(乙) 1mol SO2和0.5mol O2;(丙) 2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 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 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C. 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D. 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考点:等效平衡.

专题: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恒温恒容,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甲中转化率增大;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n(SO2)=2mol,n(O2)=1mol,与甲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解答:解:恒温恒容,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转化率增大;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n(SO2)=2mol,n(O2)=1mol,与甲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个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A、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压强P甲=P丙,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P乙<P甲<2P乙,故P甲=P丙<2P乙,故A错误;

B、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质量m甲=m丙,甲等效为在乙到达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SO2和0.5mol O2,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增大,m甲>2m乙,故m甲=m丙>2m乙,故B正确;

C、对于甲、乙,SO2、O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SO2)与c(O2)之比为定值2:1,丙为分解反应,丙中c(SO2)与c(O2)之比为2:1,故k甲=k丙=k乙=2,故C错误;

D、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Q甲 Q丙=197,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增大,故Q甲>2Q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与计算、反应热知识、等效平衡等,难度较大,注意构建甲、乙平衡建立的途径,注意理解等效平衡.

15.(2011•海南)对于可逆反应H2(g) I2(g)⇌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 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 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B.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反应状态不同,正逆反应速率关系不确定;

D.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

解答:解:A.由反应可知,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故A错误;

B.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故B正确;

C.反应状态不同,正逆反应速率关系不同,二者只要不达到平衡状态,则没有恒定的关系,故C错误;

D.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易错点为B,注意反应的净速率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16.(2011•天津)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 NO2(g)⇌SO3(g) 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化学平衡题一览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练习(32)

上一页45678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