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辫子的时机,剪辫子需要准备几把剪刀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07 10:12:48

(民国初年留辫子的市民)

一根小小的辫子,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革,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传统的中国在世界文明冲击下,必然向现代化发展。

所以在世界发展潮流面前,虽然有少数人不愿意跟随历史洪流前进的脚步,但清末的剪辫令没有造成多大的流血事件,是在新的时代下中国进步的结果。

康有为老先生对辫子的态度值得玩味。他在维新变法是,给光绪呈上《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请求断发易服;但在面对革命是,他成为了保皇党,又极力主张留辫子。

辫子是康有为政治态度的表现,我们在他的身上也可以看到辫子在清朝历史中的政治意味。

民国初年剪辫子的难度是不小的。许多人已经把辫子当成自己身体、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不舍得剪掉。

有的人辫子被剪掉了,抱头痛哭;有的人破口大骂;甚至有人被强剪辫子后自*的。这些人或许是排斥外来事物者,或许是怕皇帝复辟者,也有对清朝留恋的遗老遗少,总之对剪辫子反对和观望的,一定是对革命反对和观望的,这也是辫子代表的的政治立场。

一百年前的中国,剪辫子一件小事,折射出当时各个阶层、各个政治派别的歧异和对立。

恩格斯说过:“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人们的观念和观点也会发生变革”。

革命打碎了封建伦理道德,传统价值观念进一步动摇,与民主共和制度相适应的新风尚得以传播,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辫子总是要被遗弃掉的。

剪辫子的时机,剪辫子需要准备几把剪刀(9)

(皇上都不留辫子了)

从三百年来辫子的地位可以看出,辫子绝不仅是一种普通的发型,而是涉及到政治和社会的问题。清王朝一直把视百姓剃发作为顺从的象征,辫子因此成为社会运动、政治斗争的焦点。辫子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和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程,是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符号。

从剃发到蓄发、剪发,是一部三百年的政治史,也是一部民俗史和文化史。小小一根辫子,是政治态度、文化态度的一个风向标,这是封建社会末期那个特殊时间点上的奇观,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必经历程。

参考资料:《清代满蒙史》

《内务部关于剪发不易服等奉批议复事申复黎都督文》

《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