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罪魁祸首之一的石原莞尔
随后,更多的日本军人站出来鼓吹只有扩张才可以把日本从种种危机中解救出来,他们认为,现有的议会制度是让日本无法繁荣的直接原因,日本应该建立一个军人领导的政府。此时,身处严重经济危机中的日本民众,很轻易就相信了这种言论。很快,由文人控制的政府逐步被军方一派接管,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军国主义。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经济因素如果说日本的“泛亚主义”和军国主义融合在一起,奠定了日本侵华的理论基础。那么,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则加速了日本侵华的步伐。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上台不久,就提出“以满蒙之权利为司令塔,而攫取全中国之资源。以中国之富源而作征服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之用”。这个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的内容,日本谋图称霸亚洲,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
而日本人之所以将第一个侵略的目标定在了中国东北,主要是因为这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
我国东北,土地肥沃,农、林、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外贸繁荣,当时在我国经济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30年代,东北的铁矿砂产量占全国的60%,煤产量占全国36%,农产品总数达1900万吨,占全国的20%。东北的森林资源约占全国森林面积37%,当时中国有铁路7200多公里,满蒙则占3000公里,约占全国铁路里程40%,大连、安东、营口三大港口,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在“九一八”前夕,满洲对外贸易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进口的四分之一。
正是因为东北的富饶,日本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就不断对我国东北进行蚕食侵略。经过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了1931年,东北的丰富矿产资源已完全为日本所控制。
在此期间,日本通过大量投资,一方面吸取了中国人民的膏血,获得大量的利润。另一方面还垄断了东北的铁路交通,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当时日本进口的豆类的76%,煤的64%,铁的46%都来中国东北。
但是1920年、1925年、1929年到1930年这接踵而来的三次经济危机却使日本经济遵受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后一次,在经济危机叠加西方的制裁之下,日本的经济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仅以1930年为例,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2%,钢铁产量下降了20%,采矿业开工率减少了一半,外贸减少了45%,74家银行停业58家。由于外贸下降,金融停业,使企业大批*,随之而来的是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增加,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同时实现军国主义的野心,日本开始不满足于仅仅掠夺中国的资源,还妄图将中国的土地纳入日本的版图。此后,日本关东军不断在东北挑起事端,利用一切机会制造武力侵略东北的借口。
1931年6月,日本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在兴安岭一带从事军事间谍活动被捕,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关东军对他执行了处决。同年8月17日,日本陆军省发表《关于中村大尉一行遇难的声明》。歪曲事实说“帝国陆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在满洲悲惨遇害”,并以此为借口,煽动日本朝野和民众“复仇”,叫嚷着要发动战争。
随后,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开始策划挑起战争的借口。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柳条湖附近安放炸药,将日本修建的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炸毁,然后污蔑是中国军队所为,并直接向北大营进攻,由此发动了侵华战。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