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民初险些被废除
科举制有它历史的局限性,但它的严密性和公平性已经如前所述了,作为中国人首创的,以公开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至少比世卿贵族、门阀政治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假如说,科举制在1300多年间“错果累累”,出了许多“范进”、“周进”、“孔乙己”,那么“数风流人物”,又从何而来呢——
民族英烈者,如文天祥、林则徐等;
治国理政者,如王安石、包拯、张居正、海瑞等;
文人墨客者,如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
有教育家如韩愈、朱熹、蔡元培、黄炎培等;
有科学家和博物学家,如沈括、宋应星、徐光启等……
以上都是确确实实的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
清代科举考试场景
又有说,科举导致了官僚政治,造成了千年的官本位。这其实是颠倒了因果。科举制创生之前,中国社会已然是等级森严,世家豪门品阶齐全,“九品中正”的官本位体制了。
反而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科举制度就像今天的高考一样,成为相对刚性的,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的调节阀。
也有说,科举制“只读圣贤书”,阻碍了古代科技的进步。
但反过来说,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科举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却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峰,贡献了四大发明中的三个。如果让宋朝人说话,那是否可以说,是科举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呢?
元曲名段
元朝中前期废除了科举,但知识分子也没有因此而醉心科技,造成“技术爆炸”,仍旧沉浸于文艺,搞出了“元曲”的辉煌。
明清以后,中国科技落后西方,科举制是原因之一,但能否说是主因,还真不一定。
今人不能苛责古人,任何一项制度,都不能保1300年之繁荣太平,就像高考,这些年不也是反复在改革吗?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
(科举制度)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当然,至于说科举考试科目的沿革,八股文的是是非非,那又是另一篇所要讲述的故事了。各位小伙伴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借助头条搜索,点击下方小卡片,搜索“科举制度”,做出自己的结论判断哦!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