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上海中心城区,有荤有素有汤,不到10元就能吃饱;除了早中晚三餐,还供应下午点心,你能想到的品种都有卖;数十种菜品,每天不重样地翻花头,有星级大厨烹饪的深井烧鸭、江西师傅秘制的瓦罐汤、上海厨师料理的本帮菜……在上海人家门口的社区食堂,这些都能够实现。
社区食堂是什么?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需求,上海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包括建设一批解决老年人就餐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今年上海就将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社区食堂,就是上海鼓励发展的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由街道统筹,开在居民家门口。在解决老人就餐需求之外,部分社区食堂也面向社会开放,为周边人群服务。
上海人做事精细,一些社区食堂近年办得风生水起,还出现了网红现象:老年人、年轻人排队来吃,高峰时一座难求,部分菜品、点心要限购……记者日前分兵多路,去实地探访了这些网红食堂。
坐标:静安区
食客必点:咖喱大肉包(2元一个,每人每天限购三个)、酸菜鱼(18元)
“承包”一日三餐外加点心,两元一个的超大肉包每天要限购
一份酸菜鱼,碗口有足球直径那么大,冒尖的黑鱼片浸在黄澄澄的酸菜汤里,点缀着红色的干辣椒与绿色的小葱末,很是诱人;一份馋嘴牛蛙,同样是大碗装,雪白的牛蛙肉配上黑色的木耳,浸在红汤中,让人胃口大开。这是彭三社区食堂最近点单率颇高的两道“硬菜”。
工作日中午11点,位于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彭三社区食堂刚开始午餐营业,里面已有不少老人排队选餐。选餐窗口是全开放式的,老人们拿着托盘,一个个排着队到选餐区挑选,再到结账区刷老人专用的“就餐卡”结算。
选餐区上方的大屏幕上,正滚动播放着当天的菜品与价格:大荤有蚝油牛肉、红烧大排、松子鲈鱼、椒盐基围虾等,10到15元,酸菜鱼是当天最贵的大荤,18元;小荤有青椒茭白肉丝、西葫芦肉丝、番茄炒蛋、干锅包菜等,4到6元;例汤是荠菜豆腐羹,1.8元一份。记者粗粗数了一下,食堂这天提供的菜品有20多种。
“花色多,味道好,价格实惠。”余老伯这天来得很早,坐上了餐厅的“C位”。当天,他的妹妹从普陀区过来看望他,点名要吃彭三社区食堂。妹妹说,从“今日头条”上看到了关于彭三社区食堂的报道,今天来“眼见为实”。余老伯夫妇陪着妹妹,选了六个菜:酸菜鱼、糖醋排条、青椒茭白肉丝、莴笋肉丝、山药木耳肉丝、白鲢炖豆腐,再加两碗米饭,摆了满满一大桌子,结算才花了60元出头。
“菜码很大。”妹妹对余老伯说,我们点的有些多,一顿吃不下,你们还可以打包回去,留着晚上吃。
彭浦新村街道老龄化程度高达40%以上,为让老人吃饱、吃好,街道先后建设了5个社区食堂,属彭三社区食堂人气最旺。彭三社区食堂供应早、中、晚三餐,还外卖一顿下午点心。
早餐品种多达20多种,馒头、包子、小馄饨、小笼包、麻球、面包等等,凡是能想到的点心,这里都有卖,不定期还有新品推出。食堂运营方负责人董钧棠特别聘了四五个点心师傅,每天一早4点不到,师傅们就开始手工包制当天的点心,绝对是新鲜出炉。
午餐与晚餐,都是当天炒的热菜,“坚决不卖隔夜菜”。董钧棠有着多年经营白领食堂的经验,这几年在上海又运营了多家社区食堂,对口味和菜量的把握很“有一套”。
“我们针对老人的口味与需求来配菜。彭三社区食堂周边的老年居民主要是60岁到70岁左右的‘小老人’,他们对口味的接受度比较高,而且像年轻人一样,喜欢偶尔吃些口味重的菜。所以,我们既提供炒肉丝、白灼虾等适合老人常吃的口味清淡的菜品,也有酸菜鱼、馋嘴牛蛙这样‘重口味’菜品。”董钧棠介绍。
常来吃的老人们最识货,酸菜鱼与馋嘴牛蛙都是最近的爆款菜品。
酸菜鱼,选用的是大饭店常用的黑鱼,不是外面一些小饭店用的龙利鱼,因为黑鱼的肉质紧实,吃起来口感更佳。馋嘴牛蛙,放足了两只牛蛙,绝对真材实料。两款重口味的菜品,根据老人的口味有所改良,不是特别麻辣,调味刚刚好。“酸菜鱼一份18元,馋嘴牛蛙一份24元。两位老人来吃,如果点一份酸菜鱼或者馋嘴牛蛙,再加两个素菜,30到35元,可以吃得很好了。”
彭三社区食堂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菜品每天都会变化。“不变可不行,否则老人会说我们卖的是‘隔夜菜’。”董钧棠给记者看了第二天的菜单:清炖狮子头、鹌鹑蛋烧肉、杏鲍菇牛肉、盐水大头虾、土豆培根等等,非常丰富。根据时令,董钧棠会组织厨师研发创新菜。比如,今年冬天推出了羊肉煲、小火锅,暖胃又暖心;春天到了,厨师们开始研究药膳,将推出几道养生汤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