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参加河北省茶文化学会举办的禅茶文化座谈会。
七、
缘起茶香:我与净慧长老的茶缘
因由我在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工作关系,与净老有十多年往来,故也常常能够亲近净老,时时聆听净老开示。每一次与净老相聚,我把它视作一种福缘,一种茶缘,一种善缘。
前些年由于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在邢台有一支禅茶演示队伍,经常参加一些全国茶事活动,所以有关禅茶演示的诸多细节,常常和净老私下交流。诸如关于禅茶演示中手印的运用,关于禅茶演示中的背景音乐等等。
记得有一次净老认真而又温和地对我说:“我认为禅茶演示的背景音乐需要改编一下,不要总是唱颂一种音乐,如果有条件我找一位懂佛理的音乐人来创编。”。当时被净老至人无己的精神所感动的还有在场的所有人。
净老每次观看禅茶演示,总会提出一些意见让我们改进。特别是对禅茶演示中有关肢体语言的表现,净老认为不能落入俗套,不能作“秀”,不能留下有对佛祖不敬不恭的感觉,更不能成为市场经济附属品。净老原则上不赞成真正禅宗茶道演示有密宗手印与诵念净土“阿弥陀佛”作为配乐。但他老人家慈悲为怀,看着全国各地大兴禅茶表演,费时费力,又不能过度责怪,所以也就有了“表演表演也无妨”的宽慰。净老以为,一台好的禅茶演示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和生活素养。
2008年9月,净慧长老关心和阅读《吃茶去》杂志。
2006年3月14日,我到邢台市茶文化学会所在地策划“中国禅茶网开通仪式”,再次邀请净老莅临现场揭牌。
那一天,净老与时任邢台市政协主席崔宝玉共同点击中国禅茶网开通启动,并在现场作了重要的开示。净老又一次强调了应该如何来认识中国禅茶文化的精神和功能,并能够落脚在社会的化育功能上。
每每与净老相见,总感到他老人家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驱使他老人家为这个时代和社会服务。净慧长老提出过许多的理念,有些理念被社会、被政界、佛教界所认同,也有一些企业,把它作为企业文化的理念。那一天,我和净老居然交流了好几个小时,在非常悠闲和轻松的品茗环境中,聆听净老说禅话茶,净老恳切而又深情的语气,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
2006年9月17日,我邀请净老和茶文化专家陈云君先生来到石家庄境界茶馆品茶,并就河北省茶文化发展和《河北茶文化》(《吃茶去》杂志前身)办刊情况听取净老的意见,那时的河北茶文化工作只有靠一个人来做,常常遇到一些困难。净老在听取我汇报后,鼓励我凡事要坚持下去,尤其是弘扬禅茶文化方面有许多事要做。净老说,河北有“吃茶去”公案,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河北的禅茶文化活动需要走在全国的前面,所以你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慢慢地来,慢慢地做,做好一件是一件,也不要急于求成。《河北茶文化》杂志办得很好,但还不够精,可以多找一些有识之士多商量。弘扬禅茶文化精神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笔者经常向净慧长老讨教禅茶文化。
净老的这番坦诚之言,给了我莫大的鼓舞,让我明显体会到,自己做事不仅仅在为河北做事,有些事情还需要从河北茶文化乃至全国茶文化的整体考虑。此后不久,《吃茶去》刊物变成了不再是具有河北地域性杂志,而是面向全国乃至海外结缘的弘扬禅茶文化重要的刊物。
2007年11月2日,我参加了在庐山东林寺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净老在那次会上荣获了“世界禅茶文化贡献奖”,大会组委会对之评语是“贡献厥伟,堪称楷模”。这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后来在福鼎资国禅寺举办“第四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净老又获此殊荣!虽然净老因教内事务繁忙没有参加这二次会议,但大会组委会却永远记住慈悲为怀的净老,记住他对世界禅茶文化的发展和推动所作出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其实,早在2004年11月21日,净老就已获得过韩国方面颁发的“茗园禅茶文化奖”,这也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得禅茶文化的终身成就奖。
我从庐山归来后,得知净老在真际禅林,兴冲冲地拿着庐山大会颁发的奖牌送到了老和尚手中,净慧老和尚笑而不语,仔细端详着奖牌后,轻轻地放到了窗台上,然后问我大会的有关情况,我一一作了回答。乘此机会,我又当面请教老和尚有关“禅茶”与“净茶”(庐山东林寺为净土宗祖庭)的关系,因为涉及到禅、净两宗,有些问题我不太明白,尤其当我按自己的理解讲到用净土宗“八功德水”冲泡出一杯“净茶”的话题,净老很耐心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净土宗的内容(我真后悔没带录音笔),最终归纳为:一禅一净,两种法数,有别有同,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净老温和从容的话语,让我受益匪浅,自喻那天得净老之缘,禅净双修了。
2007年11月2日,在庐山东林寺召开的“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净慧长老荣获了“禅茶文化贡献奖”。
2008年9月16日,第九届河北省金秋茶会召开前夕,当我得知净老在邢台玉泉寺,便特地从石家庄赶往邢台看望净老和汇报工作。净老见到我,总是笑呵呵地说:“秘书长好!”有时候,净老叫我“秘书长”三个字会搞得我很不好意思,以净老之身份能叫我一声“小舒”就感到万幸了。但我和净老接触的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记得我当时向净老回报两件事情:一是在邯郸召开的第九届河北省金秋茶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想邀请净老和明海大和尚莅临盛会;二是《河北茶文化》杂志已改成《吃茶去》,这也是根据净老关于利用好河北茶文化历史资源“吃茶去”公案而改。
当时净老一边翻阅着《吃茶去》,一边慢条斯理地对我说:“河北茶文化的工作我一定要支持。”
接着指了指手中的《吃茶去》继续说道:“这本刊物办得比以前有进步,看起来你们做了不少工作,花费了不少精力,希望继续努力。”说话间,只见净老掐指算了算时间道:“金秋茶会这个时间段,我可能参加不了,可以邀请明海大和尚代我向大会祝贺。”
虽然只有寥言数语,我把它视作是支持,是鼓舞,也是鞭策。净老一边牵挂着教内之事,一边还要惦记着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的工作进展,这份喜舍,是对河北茶文化的关爱之心,这份慈悲,是对《吃茶去》杂志褒奖,永远让我难以忘怀。
净老是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的顾问,也是《吃茶去》杂志的顾问。净老虽因教内工作繁多,但对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的关怀始终如一,无微不至。茶文化学会的成员有一部分是从事茶馆经营的佛门居士,所以净老常对我说,你们的茶文化学会要鼓励茶馆倡导“清茶主义”。净老认为茶馆经营虽然不容易,但尽可能不要让低俗、恶俗的经营项目导入。净老的嘱咐,话虽不多,却句句在理,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