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并不擅长吃鱼,但信阳人是个例外。作为“北国江南”的信阳,河流纵横密集,是这片广袤平原上的“鱼米之乡”。
▲ 泡椒鱼头。“鱼米之乡”,最不缺的就是鱼啊~ 图/soogif
在众多城市标签中,“中国十大宜居城市”这一称号,让信阳人颇以为荣。而这一名号的得来,离不开“豫南明珠”南湾湖的滋养。生长在南湾湖的南湾鱼,就是信阳美食的底气。
清炖南湾鱼,是信阳菜中的招牌。在南湾湖中,70%以上的鱼,都是花鲢。“花鲢美在腹,味在头。”头部肥大的南湾花鲢,是煲鱼头汤的首选。
炖好的南湾鱼头汤,保存了南湾花鲢最本原的味道,肉质紧致细腻,有种独特的鲜甜。奶白色的浓汤,有种牛奶般的丝滑感,滑入五脏庙后,清淡爽口,极为熨帖。
除了最常见的清蒸、红烧、烧烤、炕焖,鱼在信阳商城,还有个重口味的吃法——筒鲜鱼。
在商城人的记忆里,冬天的味道,是独属于筒鲜鱼的。每逢腊月,腌制筒鲜鱼,是每家主妇的头等大事。新鲜的鱼洗净切块后,放入姜末、红辣椒,再加入食盐一起搅拌,最后封入毛竹筒中,腌制十余天。(现在为了图个方便,很多商城人也开始用陶罐来替换毛竹筒)
腌好的筒鲜鱼,有种微妙的味道,喜欢的人觉得香,讨厌的人闻着臭。和白菜一起炖煮后,筒鲜鱼的“臭味”被稀释,反倒被激发出鲜鱼的清香。嫩滑的鱼肉,新鲜如初,经由盐水的浸润,却又略带些腌制品特有的腐乳咸香。
▲ 爆炒青虾。图/网络
吃鱼之余,河虾、田螺等湖鲜,也是信阳人最青睐的食材。在河道纵横的信阳光山,澄澈的河流、溪水,以及水库里,满是体型健硕,有着青蓝色泽的青虾。
肥硕的青虾油炸后,由透明的琥珀色,变身为棕红色。而后加入食盐、辣椒面、花椒粉、白芝麻等调料,一同翻炒后,便可以装盘上桌。经过油炸,光山青虾的外壳变得酥脆,可以直接丢进嘴巴嚼食。去掉酥壳,紧实鲜嫩的虾肉,酥酥咸咸的,嚼起来,甚至还有些弹牙。
在明清时期,潢川甲鱼就和光州(潢川古称)贡面、潢川金桂并称为光州三绝,成为宫廷专供。“光州马蹄鳖压断街。”地处豫南丘陵地带的潢川,水源丰富,非常适宜甲鱼的养殖。早在唐朝时,信阳潢川一带,就开始流行以甲鱼烹制菜肴。
在潢川,甲鱼经常和鸡一起组成“甲鱼蒸鸡”组合,因为谐音梗,这个组合又被叫做“霸王别姬”。由高汤蒸煮的甲鱼蒸鸡,汤浓胶肥,香气尤为浓厚。根据《潢川志》记载,1931年,抗日将领吉鸿昌在离开潢川县城时,特意设宴告别潢川百姓。在宴席上,吉鸿昌对“霸王别姬”赞叹有加,连连称赞它为“高寿菜”。
炖炖炖炖炖炖炖从各种气质上说,信阳很“不河南”,然而在炖菜的喜好上,信阳却又很“河南”。位于气候相对干燥的中原,有菜又有汤的炖菜,是河南人的日常。
信阳菜中,炖菜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区别于河南大多数地区使用铁锅“熬菜”,土罐则是信阳炖菜最常见的容器。由土罐炖出来的菜,一半汤,一半菜,菜品软烂,汤汁浓郁,香味醇厚悠远。
早年间的信阳焖罐肉,并不是一道菜,更像是一种食材。旧时候的信阳人家,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土黄色的瓦罐,专门用来存放不常吃的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