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杏,曾经是北方主要水果之一,如今地位却很尴尬,这是为啥呢?
随着春分节气来临,农村野外的花儿也赶趟子一般竞相开放,俗话说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梨花,果树里面开花较早的莫过于是杏树。杏花粉嫩娇艳,在寒冷的天气之中怒放,告诉大家春天已经到来,杏树不仅开花早,果实成熟也是较早的,麦收时间杏子开始逐渐成熟,俗称:“麦黄杏”。
杏树种植历史悠久,《竹书纪年》中载有‘昭公六年十二月桃、杏花”,“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实”。据此推断,杏树的栽培当始于3000年前。杏树不仅是古老的果树品种,而且也是医学家的代表,像“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杏林满园”或“誉满杏林”等成语,都是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杏林春暖也跟悬壶济世一样成为救死扶伤的代表。
三国时期董奉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董奉不仅医术高明,而且非常的慈悲,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棵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这样一来没多久,董奉居住的地方杏树就形成了十万株规模的杏林。董奉又把成熟的杏子贩卖之后赈灾,董奉凭借着高尚的品质,后来被百姓设坛祭祀。
西游记唐僧在荆棘岭上遇到杏仙的时候,杏仙曾作诗一首:“上盖留名汉武王,周时孔子立坛场。董仙爱我成林积,孙楚曾怜寒食香。雨润红姿娇且嫩,烟蒸翠色显还藏”。这里所说的董仙指的就是董奉。杏花不仅开放得早,而且颜色特别的娇嫩,是早春赏花的佳品。杏子也曾经是北方地区主要的水果之一,尤其是在过去水果比较匮乏的年代,杏子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华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每当看到青色的杏子,嘴里的酸水就不自觉地开始肆虐起来。杏子变黄之后酸味开始变淡,甜味开始变浓,吃起来香甜可口。微酸的口感让人垂涎欲滴。每年麦收时节,也是采摘杏子的好时候,早早上市的杏子往往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格,由于前些年种植杏树效益不错,杏树在北方很多地区种植面积扩张了很多。
杏子这几年地位却愈发的尴尬,不仅价格很难上得去,而且销量跟过去相比也一落千丈,滞销的现象频频上演,如杏树种植较多的陕西,当地特产的大黄杏原本供不应求,但近两年却经常出现大黄杏掉路一地卖不出去,这也就出现了曾经大面积发展种植的杏树,被果农砍伐之后更换成其他的树种,这样的情况在北方很多地区都在上演,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造成杏树的地位愈发尴尬的主要原因包括:
水果品类越来越丰富;
北方地区跟南方相比水果的品种明显匮乏了许多,受天气以及地理位置的原因,北方地区的水果品种就是那么简简单单的几种,这也使得杏子在很长的时间内,承担起了很重要的角色,杏子口感怡人而且营养丰富,而且杏子的上市时间远远早于其他北方水果,这也使得杏子很容易卖出不错的价格。
这几年随着园艺技术的更迭,以及大棚种植的兴起和物流的发达,水果的品类变得越来越丰富,一年四季水果变得不缺,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吃得上新鲜可口的水果,这也使得杏子的地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市场的份额在其他水果品种的冲击下开始逐渐缩小,直到演变成为了典型的小众水果。杏子也越来越被边缘化。
采摘时间短暂,不方便运输;
俗话说宁吃仙桃一个,不吃烂杏一筐。杏子是一种保鲜时间极为短暂的水果,采摘之后仅仅能够存放几天时间,时间稍久就会腐烂。尤其是熟透的杏子,虽然吃起来口感更好,但更不宜过久地存放,成熟的杏子完全变软,根本是适合长途运输,即便是运输得当,也需要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吃掉,这就需要非常快速的而且健全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但现实是目前是很难做到。
跟其他水果相比,杏子的不适宜长途运输,是杏子很难成为大众水果的主要原因,这也就出现了在数不胜数的水果店里,很难见到杏子的主要原因。水果贩子根本就不碰、不贩运杏子,这也让杏子只能就近销售,市场份额自然无法扩大。
杏子是不宜多吃的热性水果;
农村有句老话叫: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意思是桃子是可以放心吃到饱的,而杏子吃多之后会导致身体不舒服,至于李子更不宜多吃。水果虽然对于身体补充养分很有益,但有的水果却并不适宜多吃,杏子就是其中一个,杏子属于温性水果,多吃很容易上火,尤其是火气交往旺盛的小孩子,多吃了几个杏子晚上睡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流鼻血,可见杏子确实是不能多吃的。
杏子是入夏后第一个上市的鲜果。果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杏子味酸而甜,润肺定喘、生津止渴,但由于种种原因所致,这种古老的水果地位逐渐走向落寞,越来越边缘化,对于杏子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