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生多次到老饭骨做客,“头条最顶级的美食教学”,一位小饭骨评论
唯一的遗憾是,2022年1月30日,大爷郑秀生去世了,@老饭骨 随之停更。孙立新后来想起大爷的话,病中的郑秀生躺在床上:“兄弟,将来我身体不好,也一定继续做这个视频,把这些手艺传承下去,到时候你们做,我坐在后边给你们助威、给你们出主意。”
于是,那年3月初,@老饭骨 厨房里的灯光和摄像机又打开了,孙立新和老朋友们一起回来了。“我当然没理由辜负大爷的嘱咐。”孙立新说。
“人这一辈子,总得留下点什么”
别看现在是名厨,大爷、二伯年轻时都在最基础的岗位上磨练过。
大爷16岁刚在北京饭店工作时就在加工间,从收拾鸡鸭做到切菜、管理冷库,13年做下来,砧板功夫一点不含糊。处理活鳝,拿着钉子“啪”一下把鳝头钉在案板上,片刀一拉,两刀就能把鳝肉完整地取下来。
孙立新和郑秀生差不多,也是上世纪70年代入行。他经过了烹饪学校的系统学习:站要站成丁字步,切菜时离案板一拳远,一节课切一大盆土豆练刀工,颠勺先用沙子练手……“颠到后来,锅里的沙一点儿不往外漏。”
大爷和二伯在老饭骨初期录制时的小厨房
从经历上讲,两人都是稳扎稳打、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前辈的讲授和日常钻研中习得了一身本事。比如用猪肥膘做馅,得切成细粒,用刀背砸、仔细剁,纤维断了才能有香脆的口感。宫保鸡丁的葱不能切成柱状,得竖劈开,葱里的香味才能释放出来。焯萝卜得用冰糖,不然萝卜的臭味去不掉。炒菜勾芡也得用碗提前调好,不能直接往锅里甩——这架势好看,但芡调不匀,出来的菜色自然有缺陷。
从菜式上看,二人也是涉猎广泛。郑秀生一辈子在北京饭店工作,淮扬菜、川菜等饭店出名的菜系他都不在话下。二伯好新鲜,先后在华都饭店、天伦王朝、渔阳饭店和便宜坊等酒店工作,对粤菜、鲁菜、京菜等菜系相当熟稔。普通人叫得上名、叫不上名的菜色,俩人基本都能做。
大爷在2021年重现了“开国第一宴”上的经典菜“红烧鲤鱼”。
有了这样的底子,怎样把菜品、手艺传承下去,自然成了老饭骨的主题。孙立新说,“人这一辈子,总得留下点什么。”
于是,从濒于失传的宫廷菜樱桃肉、刀工复杂的文思豆腐,到肥四瘦六、入口即化的清炖狮子头,许多名菜、大师菜都被拍成了视频。孙立新说,菜品的每一道工序都由历代厨师认真打磨过,从主配菜比例到烹调步骤都有道理。
不仅菜式要选,教做菜的人也要选。孙立新记得,多年前做厨师高级技工评审时,一位年轻人做的鸡豆花有些惊艳,“汤淡淡的像水一样,喝起来又格外鲜美,鸡豆花不扎嗓子,像豆腐一样入口即化。”鸡豆花是人民大会堂的名菜。一问,年轻人果然是跟大会堂的师父学的。
所以拍鸡豆花时,老饭骨请来了人民大会堂总厨胡桃生。从母鸡熬汤、鸡胸肉打蓉开始,一直讲到盛汤、肉入碗,入口咸鲜,回味甘甜,汤色如淡茶。“如果专业厨师照着这个做,放在全国都算是高水平的,”孙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