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手擀的细且韧的碱面,在沸水锅中滚上几滚,便轻盈的漂浮起来,热气腾腾的弥漫着麦香和水气。一只瓷碗,碗中早就淋了一勺熬好的鲜美的鱼露,一勺热沸的葱猪油兜头泼上,刺啦声中,鱼露的鲜香便喷薄而出了,这葱猪油必须要是现炸的才够香够靓呀,炸油的猪板油要够厚够肥,葱呢,要用大葱的葱白还要再加一些干葱头来炸,单一的葱味是不够香的。而且一定要用热油把碗里的鱼露的味儿“激”出来,腌面的“味儿”才够正。
面条熟了,趁热,捞在碗中,撒一把炸的金黄灿灿的金蒜末,这金蒜末也得现炸才得蒜香浓郁,讲究的呢,要把白嫩的蒜粒儿过下水,再吸干水分,而且不要拍而是要剁的稀碎,炸的时候才不会粘连成团,而且炸蒜的油里放少许盐,炸出的金蒜会更香。一把金蒜撒上,最后呢再撒一把翠绿粉白的香葱末,葱呢,要用小香葱,葱白和葱叶都不是最适合配腌面。要用葱白根部到葱腰那段切的葱花才够葱嫩。
一碗腌面端上来,面条微白,金蒜黄灿,葱花儿翠绿,隐约见到鱼露的绯红透了出来,搅拌开来,葱猪油的香就扑鼻而来了,脂香和葱香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闻着就食欲大开,大挑大拌,让香浓的油脂和鲜美的鱼露还有那密密的金蒜末均匀的裹满了每一根面条,吸溜一口,顺滑的面条在口腔中滑过,浓浓的客家味道便扑面而来。面香,脂香,葱香,鱼露香,最惹味的是那把炸的金黄的蒜蓉的蒜香,我连吃三碗,方才满足。
明明是一碗“拌”面,而在梅州却叫做“腌”面,倒也挺有意思的。我问过董克平董老师,也看过君姐写的一些文章,算是稍稍了解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