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云:“仙人冻,一名凉粉草。出广中,茎叶秀丽,香犹藿檀,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饥,山人种之连亩,当暑售之。”
草粿。洪铭琪/摄
01
仙草的N种叫法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
炎炎夏日,当广东的骄阳似火,当闷热的空气笼罩大地,一碗清凉爽口的仙草,便成了人们消暑解渴的首选。在广东,大暑时节吃仙草已有悠久历史,这一习俗在广州、梅州、潮汕等地区尤为盛行,只是在称呼上略有不同:广州人称之为凉粉,梅州客家人叫它仙人粄,而潮汕人则习惯称它为草粿。
清乾隆《嘉应州志》有关仙人草记载。吴奕珊/摄
凉粉草又名仙草、仙人草,古人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仙人草。梁懋/摄
无论是凉粉、仙人粄,还是草粿,它们都源自同一种植物——凉粉草。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草,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广东人的舌尖。仙草入药,有清热利湿、凉血降暑的功效;做成甜品,则能止渴解暑,消除炎热带来的烦躁。
植株晒干后可煎汁与米浆混合煮熟,冷却后即成黑色胶状物,质韧而软,以糖拌之即为暑天的解渴品,广州一带称为凉粉。每到夏季,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售卖凉粉的摊贩。他们或推车,或挑担,吆喝着招揽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