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月蛋,好生饭。”
这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风俗,寓意在农历三月吃鸡蛋可以驱邪避灾,带来好运。
在日常饮食中,鸡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围绕它的争议却也层出不穷。
有人说鸡蛋是“营养全能王”,也有人认为鸡蛋是“心血管*手”。
今天小九就带大家揭开真相,鸡蛋到底是养生妙招,还是健康隐患?
可以生吃的鸡蛋,这是一种对鸡蛋生产、流通、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控菌后,再进行巴氏*菌的鸡蛋,简单来说它比普通鸡蛋细菌含量更低,但不是完全无菌。
在众多饮食导致的沙门氏菌感染病例中,因生食鸡蛋导致的感染情况并不少见,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的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甚至血便等症状,尤其是普通生鸡蛋,不建议生吃,还有溏心蛋和半熟的鸡蛋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有不少朋友认为,鸡蛋在煮的过程中会有流失营养,直接生吃能够更全面的吸收,真的如此吗?
鸡蛋是蛋白质获取的主要途径,如果对比煮熟的鸡蛋,其实生吃不如熟吃,因为鸡蛋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未经加热*活,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另外,生鸡蛋中还含有一种抗生物素因子,被人体摄入后会生成难以消化吸收的物质,而鸡蛋加热煮熟后这些抗营养因子会被破坏,因此熟鸡蛋的营养的吸收效果远比生鸡蛋好。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家长群里流行起了“鸡蛋加开水”服用的方式,觉得这样吃鸡蛋更营养,而且开水还可以帮助鸡蛋*菌,事实真的如此吗?
开水冲鸡蛋的做法其实古有记载,有医学古籍中因蛋黄像朱雀,命名为朱雀汤,制作的材料就是鸡蛋。中医认为鸡蛋可以健胃补脾,稳定心神,而且保留了鸡蛋的营养,加热后的鸡蛋也可以降火去燥。
但是开水冲鸡蛋只是把鸡蛋冲成蛋花,至于蛋液有没有熟透就不一定了,而且普通鸡蛋容易有沙门氏菌污染,加热不充分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
不完全熟透的鸡蛋,还可能导致人体摄入后蛋白质吸收不完全,多余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的作用下,腐败生成胺、酚、氨、吲哚、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如果本来肝就不好,很可能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