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正定离我们赵县100多里,古时候正定一直是郡、州、路、府的治所,辖我们赵州。正定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正顺饸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正定的朋友常常在电话里调侃,来俺们正定吃饸饹吧。足见饸饹正定饸饹的魅力。
据正定的朋友说,经常有人驾车专门去正定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饸饹呢。我们去正定吃饸饹那天,巧遇石家庄日报的记者杨女士,在“正顺饸饹”采访,因是老朋友,就顺便蹭了一次采访,了解了不少关于正顺饸饹的故事。
2015年,正顺饸饹入选石家庄第六批非遗名录。年过半百的王景柱掌柜是正顺饸饹的第五代传承人,他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饸饹是祖辈儿传下的老手艺,不能从我这儿断了,做就只做饸饹,做精做细。”
饸饹,古称“河漏”,是我国北方古老而别具风味的传统汤食面点。压饸饹有专门的工具——“饸饹床”,小的不到二尺长,大的可横跨最大的铁锅,床身多用粗壮而弯曲的木料制成,前后双腿,中间挖一个圆洞,下面镶上一块布满小孔的铁皮,与床身平行加一木棍,当中对准圆洞放一木芯,使之可以像活塞一般上下运动。将饸饹床置于锅上,待水烧沸时,将揉好的面团坯填满圆洞,然后将木芯置于洞口,手扳木棍用力压下,饸饹面条便从小孔落入锅中。待饸饹面条煮熟后捞入碗中,浇上各种卤汁,即可食用。古人有诗句“银丝出漏长”形容饸饹挤压成形时的状态。
正顺饸饹自第一代回族名厨王文生研制开始,历经五代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正定餐饮业久享盛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饮食健康,正顺饸饹被更多的食客认同,成为老少皆宜的大众饮食。
正顺饸饹具有清真面食所特有的风味,100多年来在遵循祖传配方的前提下,又根据当代食品的餐饮时尚而与时俱进,同时在制作工艺和选料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选料精良,配比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配方,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要求。看似简单的一碗面,其背后的配料、熬制、制卤,都颇费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