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蛋挞做法大全,广州大蛋挞制作过程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5-04-15 03:35:04

“广东人吃早茶就是真正吃好了早餐。”黄老说,很多老广喝早茶时喜欢点“一盅两件”,一点也不浪费,充分表明了广东人不讲排场的求实精神。

“您觉得岭南的茶点中哪一种最有代表性?”另一位访学团成员——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澳门活态遗产研保协会会长徐畅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广州蛋挞做法大全,广州大蛋挞制作过程(5)

“我认为最能判断一家茶楼水平的要数蛋挞。”黄老回答,蛋挞并非中国传统点心,而是吸收了外来文化而产生的。广州本来有焗的点心,后来受了西方影响,在鸡蛋里加上牛奶,进而做成蛋挞。“蛋,汉语;挞,是英文tart的音译。‘蛋挞’两字把中文和英文合在一起,正好说明广东文化包容、交融的特点。”黄老解释说,粤语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词,比如“打的”。“按理,汉语应该叫打车,但粤语把出租车叫作的士——这也是从英语taxi演变过来的,所以就叫‘打的’了。如今这个词已经传到全国各地,还发展出了很多新词。”

“说到包容、交融,您之前在广州日报开设的《生猛广州淡定广州》专栏中,还提到了及第粥的例子。”记者补充说。“我上中学时,早上如果家里给了零钱,我肯定会点一盘肠粉,再来一碗白粥——再有钱的话,会点一碗及第粥。”黄老娓娓道来,“其食材包含动物和植物,内有肉丸、猪腰、猪肠等,还会撒上葱花、姜丝,各种蛋白质、淀粉等用料交相融合,这才产生了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及第粥。”在他看来,及第粥的做法不仅体现了岭南人的包容,更体现出岭南文化由包容而至交融的精神。

广州蛋挞做法大全,广州大蛋挞制作过程(6)

由美食开始,粤语、粤剧、民间习俗、广东人的品格、岭南文化的变迁……在3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伴着丝丝缕缕的茶香,黄老谈笑风生,一一为访学团成员答疑解惑,说到兴处甚至手舞足蹈,唱起了粤剧的经典选段,模仿起醒狮的摆首动作,令访学团成员们不住拍手喝彩。

广州蛋挞做法大全,广州大蛋挞制作过程(7)

对话大家:

“生猛”就是很新鲜很活泼蹦蹦跳

访学团:您是地道的广州西关人,不知您小时候最爱唱哪些粤语童谣?

黄天骥:有一首粤语童谣《落雨大》我们经常唱,“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其实这首童谣刚好表现了近代广州发生的变化——前半部分表现出广州从一个农业地区转型的状况,下大雨、水浸街了,丈夫就担了柴上街做生意,挑柴与农业有关系,出去售卖又和商业有关系;后半部分,阿嫂穿花鞋、花袜、花腰带出街,这说明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反映出广东近代的文化发展。

广州蛋挞做法大全,广州大蛋挞制作过程(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