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滩涂养殖的自然条件,马来西亚哪里有淡水养殖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2-04 12:57:21

(一)开展水产苗种繁育合作

马来西亚十分重视水产苗种繁育工作,2019年,共生产苗种66.5亿条,54.2亿条来自咸水孵化场,其中,520个私营孵化场生产的苗种占总苗种产量的97.7%,品种包括石斑鱼、鲷鱼、鲈鱼、牡蛎、海虾、鲶鱼等,国营孵化场生产量占2.3%,水产苗种繁育问题仍然突出。因而,马来西亚亟需大力发展水产种苗繁育,保障国家水产苗种生产的可持续性。针对马来西亚水产适养种类优质种苗匮乏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现代渔业的技术需求,我国可发挥种质资源和遗传选育技术的优势,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海洋渔业国际合作基地等高层次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开展水产苗种繁育联合攻关,帮助其构建完善的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体系,培育出适宜的优良性状新品种,在马来西亚当地推广养殖,促进马来西亚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同时,可适当将马来西亚的优良水产种质资源引进国内,改善国内水产种质资源的品质。

(二)开展水产病害防控技术研究

马来西亚水产动物病害问题逐年加剧,饲料投喂不当、养殖密度过高等导致池塘养殖、浅海鱼虾网箱养殖过程中寄生虫严重,细菌、病毒引起的水产疾病也时有发生。马来西亚拥有一批优秀的水产疫病防治研究专家,在对虾新发病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但在鱼病防控技术和水产用疫苗研发方面有待加强。中国具有完备的生物安保防控体系,包括水生动物病原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海水养殖重大疫病的集成化诊疗防控技术、水产疾病远程诊断系统等。前期我国与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科研人员开展了偷死野田村病毒病诊断技术及疫病防控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下一步将继续依托对虾白斑病、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参考实验室、中马水生动物健康协作和研究网络及中马泰虾类病害防控联合实验等合作平台,继续深入开展海水养殖动物新发和重大疫病的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健康养殖技术和防控药物的研究,有效提升马来西亚水产病害防控水平。

(三)完善马来西亚水产养殖模式,提升水产养殖技术装备水平

马来西亚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水产养殖模式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在开放性沿海水域发展工厂化网箱养殖,利用池塘、矿坑和带有流水系统的水泥池发展传统养殖业。但整体水平上仍存在水产养殖设施简陋且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制约了渔业产业发展,急需中国关键配套技术支撑。中马双方可在健康高效养殖与设施设备技术方面开展应用与示范,针对海上大网箱养殖开展技术转移、指导和服务,提升马来西亚水产养殖装备与技术水平,提高当地水产养殖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深化中国—马来西亚国际渔业科技交流合作

深化中国—马来西亚国际渔业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中马渔业合作水平和效率。一是在开展合作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协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各高校、科研机构、涉渔企业的科技优势,通过开展技术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签署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协议等方式,对双方关心的新课题、新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二是定期举办“丝路国家水产养殖技术国际论坛”等国际学术研讨会,推进双方在渔业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三是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合作研究、技术考察以及派遣专家顾问等方式,帮助马来西亚加强渔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升其渔业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四是助推马来西亚涉渔机构加入国际水产养殖科技与产业发展联盟,依托平台科研资源优势,围绕双方共同关注的海藻养殖、热带生物资源开发、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等热点内容优先开展务实合作,推进渔业科技国际协同创新。

四、结语

根据马来西亚国家发展战略及渔业发展现状,未来中马渔业合作大有可为,应着重在水产苗种繁育、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水产病害防控、水产养殖装备研发及人文科技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继续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渔业领域务实合作,打造渔业互联互通和合作示范项目,为两国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赵付文、徐甲坤、刘志鸿、商飞、许华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来源:《中国水产》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