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质量成本内容
1、施工前为满足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例如质量检测、鉴定费用,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评审费用,结构稳定性检算费用等。
2、施工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额外费用。例如拌合站生产的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报废处理造成材料浪费产生费用;钢筋半成品、成品加工质量不合格报废处理造成钢筋材料浪费产生费用(包含现场技术人员技术标准交底错误造成加工质量不合格;现场作业人员操作问题造成加工质量不合格);为满足施工技术、质量要求而造成的材料浪费,产生间接质量成本(桩头混凝土控制超方、桩基超钻造成混凝土的超方、钢筋施工过程中为确保质量要求增加措施钢筋、采用钢模板代替木模板施工等)。
3、施工完成后因不满足质量要求而产生的额外费用。例如结构物实体外观质量缺陷产生修复费用,关键项目质量验收不合格返工产生的费用,工程交工验收后缺陷整治费用。
二、质量成本分析
1、整体分析
质量成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及辩证统一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常常把质量与成本二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甚至常常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一类是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甚至背上经济包袱,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经济陷入困境。另一类是片面追求利润,尤其是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多而任务不饱满。由于供需不平衡,就形成了买方市场,业主处于明显的主动支配地位,对工程盲目压价。
施工企业为了寻求生存,占有市场,不惜压低价格,微利甚至亏损来获得承包。低价承包的后果造成有些施工企业不规范执行施工程序,施工安全没有保证,施工质量隐患重重,更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盈利或保本的目的,只能通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来完成工程。
2、从管理角度分析
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要使施工单位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工程的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就会形成质量成本非必要支出。工程质量未达到设计及规范验收要求时,属于质量不足,就会导致出现施工过程中的返工、材料浪费、缺陷处理等,造成质量成本的额外增加。所以,工程质量无论是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3、从劳务队角度分析
劳务队作为一线施工的直接参与者,对工程质量负有直接责任。对劳务队质量成本进行分析,首先明确劳务队劳务合同中约定的自身需要承担的成本。施工过程中劳务作业队要严格按照现场技术人员下发的交底进行施工,对因为自身原因造成施工质量验收不通过,工程进行返工处理、外观缺陷处理、材料浪费等产生费用由劳务队进行承担。例如:钢筋加工场进行钢筋半成品、成品加工未按照技术交底施工,出现质量验收一次不通过产生返工处理,增加劳务成本;偷工减料,质量验收不合格,报废处理产生材料浪费,增加成本等,相关费用应在劳务合同有相关规定及要求,做到责任明确,成本控制有所依据。
4、从现场管理者的角度分析
现场管理者是施工质量把控的主体,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对劳务队下达技术交底,明确相关技术标准、质量验收标准。现场管理者要熟悉劳务合同,了解施工过程哪些是劳务成本、哪些是施工单位的成本。
作业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验收合格。施工过程可能会因现场管理人员对质量标准要求过低,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不合格做返工处理;工程质量不合格做缺陷修复处理;混凝土生产不合格,无法用于工程实体导致材料浪费等。这些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工程质量成本。公司近年来很大部分亏损来源于缺陷的整治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施工过程中为了追求进度降低工程质量标准或者现场管理人员对劳务队质量标准要求过低导致的。在设计及规范要求范围内合理控制质量标准,确保质量合格的情况下不至于造成质量过剩现象,降低质量成本。
三、质量成本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质量成本管理以严格、准确、全面地记录数据为依据,通过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和流程控制,实现质量成本总额的最小化和质量成本内部结构的最优化;实现质量管理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提升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质量成本的产生。
同时要建立以落实责任制为手段,以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成本分析与考核体系,从项目成本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到成本的具体控制者,都应有自己的经济责任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建立考核档案,严格兑现奖惩,以便对项目的成本结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2、明确质量目标,做好质量成本预控
质量成本管理的首要工作是根据工程要求,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并在合理的质量标准要求下,搞好成本预测。既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过剩现象,以致工程施工完成工程量不少,但经济效益低下;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为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3、强化合同管理,明确质量职责,控制质量成本
强化合同管理是促成质量成本管理扎实运行的有效手段。以合同管理为突破口,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正确处理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质量成本管控。施工前各种合同的签订就可以直接决定成本预测的结果,因为各种合同(劳务合同、材料合同、三钢租赁合同和构件加工合同等)一经签订,资源的消耗就基本落实,计划成本就成定数。因此,不管从合同管理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质量成本预测、预控的角度出发,都必须签订好合同。签订合同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始,质量成本控制的过程实质就是合同的履约过程。加强合同的履约管理,可以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使质量成本的预控预测落到实处。为此,要根据各类合同中体现的成本预测结果及自身管理水平,编制详细的成本计划及切实可行的降低成本措施,细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4、严格技术标准,避免材料浪费、杜绝返工降低质量成本
①施工前进行施工方案的比选及优化,在确保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比选及优化确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②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掘各种能降低材料损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等,在确保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③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现场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钢筋半成品、成品加工质量合格,混凝土生产质量合格,模板安装满足质量验收要求,路基填筑、三背回填满足质量验收要求等,避免材料浪费,杜绝返工现象,降低质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