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的10个步骤,关于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4-21 08:24:42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技术内容:

本文是快速成长系列第三篇《自我培养和培养他人》,会从人才培养的目标、缺失、系统、实施几个方面介绍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作者 | 聪安

来源 | 阿里云开发者公众号

快速成长总共三篇,分别是《完成自我认知升级》、《自我成长好方法》和《自我培养和培养他人》。本篇是第三篇,篇幅较长。针对长文的阅读方式,依旧建议在《完成自我认知升级》中提到的阅读方式:“在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做好只字不差阅读,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和理解其中的逻辑,内化成自己的逻辑。”

成长快与慢,每个人都会关心,每个人都在等待,与其等着被人培养不如学会自我培养,与其放养不如掌握培养人的方法。组织需要面对人才培养、主管需要面对人才培养,员工同样需要面对自我培养,对人才培养的诉求从未变过,但是很少被满足过。接触过一些关于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文章,都非常优秀,但培养结束后效果不明显,本质的原因是东西是好东西,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跟进,辅导和反馈,也就是说在执行层面出现了断层,理论和实践无法结合,或者理论未围绕实战进行。

究根问底,最核心的原因是人才培养是一项意志力 * 连续性的活动,没有意志力培养不出人来,没有连续性看不到培养结果,即便有意志力,有连续性,有时候还跟方法,跟受众性格、受众需求等因素相关。总之人才培养非常复杂,难以见效,正因为难以见效,人才培养可能变成了培训,变成了分享,变成了谈话等方式,最终还是落到了成长是自己的事情。谁要性强点,自律性好点,技术热情高点,成长就快,反之成长就慢。

额外提一下关于很多人才培训的课程,确实非常精华有用,但是上完培训课后,效果不如期望,核心原因不是课程无用,也不是受众的原因。我的逻辑很简单:这些课程是一系列的方法集合,把这些方法丢在一个池子里,告诉受众我这边内容非常全面,每样都很有用,你游泳过去拿吧,往往是没有游到终点,就半途淹了。当然这是我对一些课程的理解,也许有其他的更合理的解释。

在《自我成长好方法》中提到不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沉淀还不够,希望能够在一线多一些沉淀,多体会一线同学的成长过程,去发现自己的成长路径,通过践行积累帮助一线同学更有效的成长。几年来,对自我培养有了自己的实践心得后,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我把人才培养的方法用在了自己身上,也用在了团队同学的身上,实践效果比以往更好,所以在「不被打扰的时间里」特意准备了PPT,并把PPT的内容梳理成文章,希望分享给更多人,算是一个小小的利TA。本文既适合自己培养自己,也适合主管培养员工。

我会从如下几个方面介绍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有不成熟的地方欢迎交流指正,优秀的地方欢迎评论和肯定,让我知道有用和不足,可以持续升级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

1.人才培养的目标

2.人才培养的缺失

3.人才培养的系统

4.人才培养的实施

培养人才的10个步骤,关于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1)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1.1 成长调研

培养人才的10个步骤,关于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2)

对于A同学,渴望成长,但是成长速度与期望不符,焦虑中希望能在专业领域深耕,但是日常工作很忙,加班较多,导致额外学习时间很难平衡。而且随着平台化、产品化、组件化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日常工作变成了主要以完成业务需求开发,技术难点选择对应的技术产品即可,越来越迷茫,无意识地步入舒适区。

面对成长给自己立Flag,但是立完Flag后却不知道如何完成Flag。而且特别提到主管们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会提出很多抽象层面的要求,但是概念化太严重,比如要你提升思考力,提升执行力,提升架构能力,但是如何提升,没有具体到方法或执行层面,往往是点到为止,下次谈话内容相似。

对于B同学,非常清楚自己的需求,希望提升自己的认知、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包括情绪管理、项目管理、自我管理、同时对当下的舒适区如何突破希望有些指导性的方法,特别提到对人才成长有什么建议时?特别指出,希望看到他人的成功故事,成功方法,优秀习惯,认知升级,背后是希望能够有一些实践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供参考和模仿,让自己能够以更短的距离去尝试和模仿,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不管A同学,还是B同学,对于人才培养这门课,不是简单地提要求,比如提升思考力、提升架构能力、提升拿结果能力。要有可执行的方法,认知培训,成功故事,帮助大家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同时做好持续性反思并反馈,及时指出做的好和有待提高的部分。当然这里要提醒大家,在看此类文章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维,从别人经验、方法中总结提取出自己认为重要且对自己有帮助的方法,然后通过实践内化成自己的方法,指导和影响自己的成长。

1.2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从字面理解,就是提升员工(或自己)能力,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员工(或自己)能力的提升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员工(或自己)的能力提升,在未来把事做成。或者组织或个人享受能力提升过程中的红利,获得事情的成功。而一件事情的成功,离不开从上到下每一个梯队中的能力圈,同时还有各个领域内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从2个视角理解,一是从纵向上培养人才梯队,二是从横向上培养专项人才。

从纵向看,各个层级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同,比如部门老板需要充分理解战略并做好取舍、下属团队需要理解战略并执行到位、团队内的架构或核心员工需要用合适的方案支撑战略的落地。也就是说业务要发展,人才梯队要跟的上,而且随着人才梯队的建立,组织的榜样、传帮带会慢慢形成,并正向影响和带动一部分人。

从横向看,我们的系统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般都会长期存在,这就需要团队中有深入解决问题的同学站出来,通过一个点系统性地解决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比如有人负责稳定性,有人负责性能,也有人负责I/O,而且这些人在负责具体某个领域时,不只是简单的owner关系,而是有很深的专业知识,或者执行过程在不断储备专业知识,同时有很好的策略长期保障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专才。

培养人才的10个步骤,关于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3)

从纵向上培养人才梯队,从横向上培养专项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清晰后,会涉及到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日常工作中,总有一些有形或无形的对人才的标准需求,比如结果导向、责任心、学习力、执行力等。这些概念实际上很难用能力去衡量,培养也无从下手,往往变成了摆设。

所以在人才目标的基础上我通常换种思维来映射人才要求,比如我常用下面3个方向来做一些成长的自我培养或培养他人,而且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专项能力的提升会产生成就感,驱动个体自驱内驱,当我们具备了自驱内驱的特点后,会逐渐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成长为某些领域的专项人才,同时会逐步塑造职场上的一些好的工作性格,让自己的专才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1.自驱内驱:坚信时间换空间,相信成长复利公式,坚持每日学习和思考;

2.工作性格:主动思考、极致匠心、结果导向、韧性、担当;

3.专项能力:架构、领域(动态化、本地化、跨端、性能等),Scrum Master;

培养人才的10个步骤,关于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