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但在中原地区的捻军又成了清廷的心腹大患,血洗过南京的两江总督曾国藩于1865年进入山东开始“剿捻”。
曾国藩的权力包括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的军务,八旗和绿营也算在内,而两江总督职务由江苏巡抚李鸿章代理。曾国藩提出一个对策:把重兵集结于安徽的淮河以北(含淮河以南的合肥)、河南省的东部、江苏省的北部、山东省的南部。嗯,你也发现了,这片区域不就是号称“淮海创业基地”的淮海地区吗?
曾国藩的理由是淮海地区纵横千余里,物产丰厚,地势平坦,容易让捻军来去自由。一旦淮海地区失守,京师就将大门洞开。曾国藩认为重兵应该集于四省交界的徐州和灖定,则“一省有事,三省可救之。”
1865年4月,曾国藩率领三千湘军,从两江驻地南京北上被戏称为淮海省会的徐州。不过,捻军则去了河南,曾国藩“剿捻”的效果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