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蝉管理模型中“物”的因素物是相对被动的一个方面,它需要人和事的紧密协调才能使物尽其用,很多人认为解决物的问题很单一,把企业中物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就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传统会计认为物的核算就单只成本核算,所以,抓好生产中物的成本就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整个经营成本,但我觉得这个观点却犯了以下两点错误:
第一,对物的本质没有了解清楚。
开头说过,物是一个被动的事物,物的利用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主要靠人和事,通过人的思考与验证来确定最佳的操作流程,有了有效的操作流程才能把物来做到价值最大化。物实际上是经营落实执行的开始,也是价值创造的起点,整个人、事和物的合理搭配才能构成真正的管理。物尽其用不是单纯的把物做到充分利用就是最佳,这里“尽”的前提是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在实际经营中的时间价值—效率我们不能忽视,例如:一家从事制冷配件加工的企业,其主要原料为铜管,生产过程比较简单,需要用设备对铜管进行简单的造型,当在生产中出现次品时,生产人员就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直接报废;二是人工修复一下(手工整形或者焊接)来达到产品合格的标准。看到这里大部分人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这样可以得到合格的产品,原料成本会降到最低,但我们要是用价值思维来考虑,就不会做这样的选择,因为铜为大宗商品,其原料价格跟报废的铜价值相差不大,而我们投入的人工修复的工资反而会远高于这部分差价,所以,直接报废残次品反而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有人可能说产品报废了,生产这个报废品的人工成本不是浪费了吗?确实是浪费了,但浪费的人工成本属于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不可追回的成本,而管理则是要往前看,是对未来决策的有效行为,管理的这个特点也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实操中的最大区别之一。
第二,没有综合成本观念,成本思维狭义。
把物料在生产中的使用作为成本考虑的重点是侠义的成本观,公司经营不能只考虑物料成本的执行阶段,更要考虑物料从采购计划到使用完毕的整个过程,因为整个过程物的综合成本才是构成经营过程中物付出的整个价值,例如:采购订单、仓储物流等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中也必然有物的准备、发生和参与成本,所以,我们必须考虑物的整个成本周期,在物尽其用的前提下还必须有空仓思维。举个例子:我家周围开了一家以桃酥为主的烘培店,其桃酥味道和质量都非常好,性价比也不错,于是就买了2斤,但由于其为高脂高糖食品及身体原因,老婆规定每天只能吃一个,开始几天都盼着每天能吃上一个,结果在5天后就没有了兴趣,因为桃酥的味道变了不少,最后剩下的一斤桃酥没有人再愿意吃,结果只能是扔掉。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不但是家庭,同样道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空仓思维的重要性,生产型企业切记大量囤货,而且在现代物流业这样发达的前提下更不能存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流动性差,会占用大量资金,资金的占用会使企业失去其他更多的投资机会;其次是囤货很可能使物料本身的价值降低,时间一长很可能失去价值,可以把它认为成一种在不断贬值的货币;再次,库存物资会会占用仓储空间和增加仓库管理成本,导致会增加固定资产投入成本或增加人员成本;最后,大量囤货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错误成本,例如,众多的囤货会影响财务人员的盘点效率和出库效率,特别一些相似的物资在出入库时很可能发生型号混淆导致录入错误或者出库错误的发生,据调查,仓库物资存放越久管理人员的印象就越低,工作效率也会随着降低,说到底就是会增加企业的时间价值投入。所以,除了大宗商品可以有一定的存货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有空仓思维,其他经过加工的物资都不能体现出企业的真正价值,反而库存越大、品种越多的企业效率就会越低,即使在有订单的前提下也不能过渡的存货,因为物储存的风险成本会远远高于未来物的投机获利收入。
总之,在物料管控上,要做到以价值为前提下的物尽其用,价值分析是管理会计做事的核心,更是企业有效经营经营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