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方法让宝宝睡得好

首页 > 育儿 > 作者:YD1662024-07-25 05:51:32

有什么方法让宝宝睡得好,(1)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良好的睡眠同均衡的饮食和规律的运动一样,是健康的三大支柱之一。良好的睡眠被列在三项健康标准之首,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对睡眠健康,特别是儿童睡眠健康的关注和认识不足。

对于婴幼儿,睡眠能有助于增强婴幼儿的脑发育和记忆力,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他们的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如果睡得很好,婴幼儿情绪就会比较好,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还能增强记忆力。宝宝如果经常睡眠不足,会使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因此家长要从小关注宝宝的睡眠健康,帮助宝宝学习自主入睡,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不良的睡眠习惯。

不良的睡眠习惯是妨碍婴幼儿顺利入睡的最常见原因,例如:奶睡、抱睡、摇睡等方法来哄他才肯入睡。这些不良睡眠模式一旦成为习惯,宝宝便会过分依赖家长的注意和陪伴才肯入睡。

如何培养宝宝自主入睡?

刚出生的婴儿睡眠没有规律,其觉醒和入睡周期以吃奶需求为主,因此也不具备自主入睡能力。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形成了规律的睡眠,能够在夜间进行大部分睡眠。家长可从2月龄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主入睡能力:

(1)为宝宝设置适当的睡前程序,安排3~4项睡前活动,如洗澡、抚触按摩、穿睡衣、唱摇篮曲等,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内容和顺序应每天保持一致,温馨适度,避免过度兴奋,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儿童处于安静状态。

(2)完成睡前程序后,在宝宝将睡未睡时让他自己躺在床上,学会自我安抚入睡,而不需要通过搂抱、喂奶或摇晃等外界干预辅助入睡。

(3)将喂奶或进食与睡眠分开,至少在宝宝睡前1小时进行喂奶。

(4)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让宝宝独自睡在自己的小床上,避免由于同床而睡导致宝宝对家长产生过多的入睡依赖。

(5)对于月龄较大的宝宝,可以尝试使用行为干预法来逐步延长响应时间。在其哭闹时,父母不要马上做出响应,可等待几分钟再进入房间对他进行1~2分钟的安抚,随后立即离开,并逐步延长响应等候的时长,帮助宝宝逐步学会自我安抚入睡。家长需要保持一致的态度和方案,否则反而会鼓励他们的哭闹行为。

有什么方法让宝宝睡得好,(2)

如何安抚宝宝,让宝宝学会自主入睡?

(1)用襁褓包裹宝宝,安抚宝宝

襁褓的好处:可以将宝宝固定在摇篮床上,抑制宝宝受惊的肌肉反应运动,有助于调节宝宝的生理唤醒和反应能力,延长其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自发觉醒的次数,且宝宝醒后更易自行恢复睡眠。

但需要注意的是,襁褓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良风险。有明确证据表明,襁褓会提高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尤其当宝宝处于下肢伸展或内收时被包裹,另外,襁褓会减少宝宝的阳光暴露,增加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并进一步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此外,误用襁褓,如将宝宝的头部盖住或俯卧位固定等,会引起宝宝过热、婴幼儿猝死综合征等后果。

因此,尽管襁褓对宝宝的睡眠存在有益作用,但要注意襁褓的使用规范,一旦宝宝有试图翻滚的迹象,就不应再使用襁褓,以防止造成不良后果。

(2)重复播放安神轻柔音乐、摇篮曲或妈妈在宝宝耳边轻语

(3)轻轻为宝宝按摩

(4)握着宝宝的小手

(5)安抚小物:宝宝满1岁后,可以使用毯子、玩偶作为宝宝的安抚替代物,让宝宝戒除对家长的依赖,若宝宝在夜间醒来,较容易自行安抚入睡,但使用时一定要避免这些物件给宝宝带来的安全隐患,如玩偶可能遮蔽口鼻,导致窒息,也不能过度依赖某件安抚替代物。

睡眠日志

家长可以为宝宝记录《睡眠日志》,轻松掌握宝宝的睡眠规律,逐渐让宝宝的睡眠变得有规律。

记录晚上把宝宝放在床上的时间,宝宝睡着的时间,宝宝清晨醒来的时间,清晨把宝宝从床上抱起来的时间,宝宝夜醒的次数、夜醒的时间,夜晚醒来后再次入睡的时间,白天小睡时间,还可以记录宝宝入睡的时候是怎么睡着的,在晚上醒来后又是怎样睡着的,宝宝日间的精神状态、感受等。

有什么方法让宝宝睡得好,(3)

为保证宝宝作息的合理性和规律性,应设置一个适合宝宝年龄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睡眠。可以根据孩子年龄、个人睡眠需求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方案,并严格执行。

对于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建议每天都保持一致的上床睡觉及起床时间,周末与平时差异小于1小时,睡前可做一些安静的活动,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对孩子入睡前的行为有所限定。有些孩子会在入睡的过程中不断提各种要求,以拖延睡眠时间。这时父母应该对其有明确的限定。不能因为孩子的吵闹而放弃这一事先限定,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延迟的情况。

不建议孩子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任何事情。要让孩子知道:床就是用来睡觉的,家长不要在床上玩手机、听音乐、和孩子玩耍,这些活动会让孩子变得兴奋,一到床上就期待兴奋的活动,就不想睡觉。

为了让宝宝获得优质的睡眠,需要指导家长遵循以下“三要三不要法则”,采取科学恰当的睡眠养育照护行为,预防宝宝睡眠问题。

三要法则:

(1)要在宝宝犯困时放在床上,培养其独自睡眠能力;

(2)要让宝宝与父母同屋不同床,有助于夜晚连续睡眠;

(3)要有效提高宝宝夜晚睡眠的时长及睡眠质量。

三不要法则:

(1)不要依赖拍背或摇晃等安抚方式让宝宝入睡;

(2)不要让宝宝在喂奶后才能入睡;

(3)不要过度干扰宝宝夜晚睡眠。

从小帮助宝宝建立固定的睡眠程序,培养自主入睡能力,养成规律的睡眠作息,是解决一切宝宝睡眠问题,让宝宝拥有健康优质睡眠的基础,家长除了要及早开始外,还需要立定决心和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许志飞,杨琴,江帆等. 中国儿童睡眠健康百问百答 [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3,38(3):169-190.

2.王惠珊. 睡眠养育照护行为与儿童健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5):465-467.

3. WS/T 579-2017,0岁~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

一妇婴儿保专家团队

花静

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生导师,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运动心理学客座教授,曾赴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临床研修。擅长婴幼儿保健,早期语言运动发育迟缓评估和干预,以及孤独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等神经行为疾病的诊疗。

李菁

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委会早产儿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早产儿围产期一体化管理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早产儿营养支持策略、新生儿胃肠、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和危重新生儿抢救等临床及科研工作。

黄丽萍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早产儿复苏学组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擅长新生儿及儿内科疾病的诊治、高危儿的随访管理。

郭佳林

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专家库专家,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青年委员,《临床儿科杂志》青年编委。曾赴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家知名妇女儿童医院访问交流。2005年开始一直担任上海市新生儿窒息复苏省级培训师,从事临床儿科工作20余年,擅长儿科常见疾病,如过敏、湿疹、黄疸、腹泻、便秘、发烧、喂养等问题,以及早产儿、婴幼儿保健咨询。

刘明霞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中华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学会青年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中西医协同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20年,有丰富的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经验:擅长用外治法治疗婴幼儿湿疹、肠胀气、厌食、便秘、消化不良、过敏性疾病、睡眠障碍、多动症、遗尿、发育迟缓等。

朱庆庆

副主任医师,儿科学硕士。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近20年,主要擅长儿童营养与喂养咨询指导、睡眠问题指导、儿童早期发展指导、过敏性疾病预防、营养性疾病及饮食行为问题(挑食、偏食、厌食等)、多动症、孤独症、抽动症、情绪问题等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吴美琴

儿科学博士,副研究员,主治医师。长期从事发育行为儿科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发育协调障碍,孤独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早期评估,曾受邀分别赴韩国、西班牙、美国进行学术交流。

郑钦

副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言语康复副主任治疗师;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实践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卓越治疗师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言语听觉康复科学与ICF应用研究院言语康复技能评审专家。擅长领域:言语康复。

请关注:

点击底部菜单“在线自助服务”

体验“就医门户”带来的诸多便利吧!

有什么方法让宝宝睡得好,(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