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明明自己觉得没有任何问题的事情,孩子总是表现出来比较恐惧的心理。特别是类似于一些比较封建迷信的话语,还让人十分的崩溃。要是有些时候说多,还会让家长感觉十分的可怕。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部分的家长会直接表示:“有什么害怕的呢?我们就在隔壁房间,不会有问题,不会有危险的。你别怕,爸爸妈妈在你身边,要是害怕就叫我。”等到孩子要叫你的时候,或许又只能等来:“怕什么怕,哪来的小怪兽要吃你?也没有鬼,赶紧睡!”
父母的“别怕”安慰只会让孩子更担心
一般情况下,遇见孩子这种畏惧的情况的时候,父母说出了:“你别怕” 的时候其实可以考虑看看孩子的表现。他们其实是真的非常害怕,担心自己被心中所想的恶魔吃掉。
“妈妈,那边有个人,我看到她了,你把她弄走!”
“妈妈,我听到怪兽叫了,我害怕,我真的害怕!”“爸爸,你听到鬼叫的声音了吗?我要吓死了!”
试想一下,在你极度紧张的时候,别人说一句:“别怕”有用吗?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用处的,甚至加剧这种恐惧心理。
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有相关的神经学专家研究过表示孩子的大脑发育系统中思维系统或许会比情绪系统发展缓慢一些。也就是说,孩子在被一种情绪笼罩的时候其实是无法理性思考的。父母说出这种“别怕”的话语,只会让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父母要思考孩子“恐惧”的原因,逐一攻破孩子的“高度紧张”防线
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孩子本身的恐惧情绪还是有迹可循。
孩子想象力比较丰富,将自己看到的生活化
比如说孩子晚上看了一个鬼片,那么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其实这种对鬼片的恐惧还是没有消除。要是这时候孩子再喜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很有可能把自己陷入这种情绪之中。
我感觉窗边怎么有人啊?是不是那边坐了一个人,一定是的。这或许就是孩子内心比较真实的想法。除此之外,就算是蒙上被子,也十分担心自己想象中的鬼是不是在自己身边周围。所以,这种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孩子其实比较容易被吓到。
“第一次”经历让孩子有刻板印象
“我家孩子从小到大都特别害怕蜘蛛,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说会不会有蜘蛛爬到自己身上来!现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要观察很久。我看着也是非常心疼,孩子真的太可怜了!”
“小时候有一次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蜘蛛爬到他受伤了 ,吓得他碗都扔了,或许是视觉冲击比较强烈,孩子就害怕蜘蛛!‘
一些孩子确实是从小到大都有自己比较害怕的东西,一旦面对这些的时候,还是会紧张的颤抖,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心理反应。
父母的”语言暗示“让孩子内心恐惧
之前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听一些老婆婆说话,他们有些时候还会说一些鬼神之物。比如说中午的时候孩子最好不要外出,因为有可能碰到不干净的东西。
之后每次中午我想出去玩的时候,妈妈总是会说:“小心到时候被别人拐跑了,我们可不会去找你的!”之后我再也没有中午出去玩了,但是这种情绪确实还是延续至今。就算是大白天,有些时候也会感觉比较害怕。
作为父母,要如何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呢?
陪伴在孩子身边,利用“情景化”的描述消除恐惧,比语言安慰更有效
前几天晚饭出去散步,三岁侄子突然抬头看着头顶的树叶说有人在看他,好怕。我也跟着看说:“哦,可能是天上的仙女在看你,说你好可爱好乖。他马上就不怕了,还好奇的一直问什么仙女。”
其实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就可以发现,孩子并不是害怕,只是害怕自己内心的那个答案。也就是说,孩子在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总是会幻化成自己畏惧的那样。这时候,要是父母懂得情景化的描述就能化解这种恐惧。
第1步、了解孩子恐惧的事物
“妈妈,我害怕那个动画片上的小怪兽”
“妈妈,我晚上睡着之后担心会有坏人来把握抓走”
“今天电视上有人晚上会夜袭小孩子,他们会来找我吗?”
要是孩子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作为父母就可以考虑到底怎样去做了?了解孩子畏惧的事物,不要以为这不值得害怕,因为孩子在那个情景之中,就是十分害怕的!
第2步、利用故事或者另外一种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就像一些孩子看完小怪兽之后就开始害怕,这时候宝妈可以借助另一种方式来说,要是有小怪兽的话,她也是可以来保护你的。
尽量使用比较正能量的方式然后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所恐惧的事物的正向暗示。不管是所谓的仙女,还是超人,都可以成为宝妈们比喻的对象。
第3步、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安慰
当然大家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孩子确实真的无法克制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时候最主要的就是陪伴。在陪伴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可以走到窗边看看,让孩子意识到什么都没有。
除此之外,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应该询问孩子感受:“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啊?”“你不信的话,明天自己试一试”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看着孩子睡着,然后第二天询问感受,这就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恐惧真没必要。
孩子在恐惧的时候,无所谓的态度去指责真的只会适得其反。要是我们想让孩子摆脱这种恐惧情绪,最好还是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将孩子恐惧的事物情景化。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也会克服恐惧心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