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思维特征是哪些,大数据思维的四种方式介绍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7-27 15:14:44

作者:产品杰哥

互联网行业里,“数据思维”常被提及,比如在某些产品或运营岗位的招聘说明上,会要求应聘者具备数据思维;比如面试过程中,面试官经常会就数据问题展开追问;比如大厂的晋升答辩,在对候选人能力模型进行评估时,经常会有数据思维或数据能力项的评估。

具备数据思维是个挺重要的事,但数据思维到底是什么?以及要做些什么怎么才算具备?听起来就很抽象,好像一直也缺乏明确的答案。

下面结合我的一些从业经历和思考,说下我对数据思维的理解,以及有哪些方法能帮助提升数据思维,希望尽量能说的接地气一些。

数据思维的内核,是通过数据来帮助看清楚问题,进而提升决策质量,本质上是一种在互联网时代比较好用的思维方法或者工作方法。

那么,如何具备数据思维?可以拆成3步:建设数据、解读数据和运用数据。

1)建设数据

评估一个事做的怎么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一张数据表量化来看,这样更容易达成共识。

比如电商业务,常见的一些大指标,收入、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这些,就是业务层面的重要指标,一般是由业务或者商业分析负责人来建设,通过日会或周会机制观察数据变化和解读业务进展,随着业务不断发展,指标数量也越来越多。

同样的,具体到个人,也需要有意识地用数据来评估自己的工作,这个就是具备数据思维的第一步。

有了意识,还需要能力,自己建一张数据表,有时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会遇到两个难点,一个是想不清楚用什么指标来评估,另一个是想清楚了指标但是取不出来数。

先说第一个,想不清楚用什么指标来评估,背后的深层问题是对于业务逻辑的理解不够,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数据指标是业务逻辑的一种显性化表达。那么,要怎么理解业务逻辑呢?总结来说要做两件事,一个是理解全局业务逻辑,另一个是理解个人工作方向和全局业务逻辑的关系。

举个例子,比如业务全局看用户增长,A同学负责新客增长,A同学需要理解全局用户增长的业务逻辑,除了新客增长还有老客增长;同时也需要理解自身负责的新客增长和全局用户增长的关系,即新客增长是全局用户增长的一部分。此外,业务全局指标关注交易用户数,A同学关注交易新客数,指标就是业务逻辑的自然延伸。

当然,这是个最极端最简单的例子,具体到实际情况会复杂很多,但万变不其宗,本质是要有这个思考问题的视角,这也说明,数据思维的底层,有一部分是业务思维,这个是数据思维的第二步,即充分理解业务逻辑,知道看什么指标。

如果想清楚了看什么指标,理论上就可以按照逻辑去取数出数了,这个时候有可能出现第二个难题:取数难,常见于某些线下场景比较重的业务,因为没有线上化导致就没有数,如果非得要出数,可能还有前置的大量基建工作要做,很多人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算了。

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决心了,如果认定是长期的重要指标,正确的做法是再困难也得做,这个是数据思维的第三步。

过往我自己实际工作中就数次碰到过这个问题,听公司某个大佬说,你衡量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无法衡量,就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只有观测,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要改善什么。

如果想清楚了指标,也能顺利取数,那么建设数据的工作也就做完了。

总结来看,这个环节的数据思维,并不是取数建表这些技能项,而是知道该用数据评估工作,深刻地理解业务逻辑来帮助判断用什么指标来评估,并且坚定地克服困难去推进数据建设。

2)解读数据

建设完数据后,下一步就是解读数据了,即通过数据表现来看清事情的进展和问题,比如目标完成的怎么样,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等等。

这个环节的数据思维体现,主要是以下3点:

第一个是“看的多”,这是个容易被忽视的基本功,数据看的越多,理解才会深刻,大到一个业务,可能会有日会周会这样的机制来看解读数据,小到个人,也需要主动对自己负责的方向或项目进行高频次的数据解读,这是个日常要做逐步积累的事,不是汇报前临阵磨枪的事。

第二个是“看的深”,不仅是看数据表现,更要看到数据背后所传递出的深层信息,怎么看到深层信息?比较常用的有找锚点,找因果,做细分三个方法:

首先是找锚点,就是给数据表现找“参考线”,一类跟设定的目标比,比如目标完成率达到多少,另一类是跟自己的过去比,同比环比多少等。

其次是找因果,如果做的好,是哪里好,做的不好,又是哪里有问题。数据只是一个结果,是输出,因的部分才是输入,也只有明确了因果关系,才能为下一步调整提供基础。

当然,这个因,有可能是天气、政策等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也有可能是可控的运营要素如补贴、投放导致,但不管怎样,都先要看清楚“因”,然后去调整可控的“因”。

最后是做细分,从周看到天再看到小时,从全国看到省看到城市,从用户看到新老客再看到更细用户分层表现,是随着业务发展把事情看的更细的一个过程。

举个例子,某天订单涨幅达到30%需要去解读,它可能的解读问题如下:

第三个是“记得住”,解读数据后,会有些确定的结论,也会有些模棱两可的事情还有待继续去验证,这个时候要尽量把重要的显性结论明确提炼出来,并且记得住。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家一通讨论后,感觉好像都收获了很多信息,但仔细一问发现并没有啥明确的结论,也没有人记住了啥。

除此之外,当某些数据所体现的结论并不显性,可能只是个推测时,还需要配合做些用户调研用于夯实结论。

3)运用数据

解读数据后,如果有了清晰的结论,下一步就是利用这些结论帮助决策了,这是数据思维的最终价值所在,不仅是带来认知层面的变化,更多的收益是在指导行动上。这个环节的数据思维体现,就是运用数据来提升决策质量。

当然,也会存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明确结论,也很难指导下一步行动,建设数据、解读数据本身也是一个需要持续迭代的事。

除帮助决策之外,这个环节还有个重要的事,在对外的汇报文档、晋升文档等书面材料上,要把数据做充分的展示,重要的结论项一定需要数据来支撑。有数据的材料不一定是好材料,但没有数据的材料一定不是好材料。

以上,就说完了三个环节所需要具备的数据思维,简单总结为以下8点:

第一,有意识地通过数据来评估自己的工作;

第二,通过充分理解业务逻辑,明确评估指标;

第三,认定是长期重要的指标,排除万难也要取到数;

第四,要看得多,将看数作为平时的基本功去对待;

第五,要看得深,看到数据背后所传递出的深层信息,日积月累逐步精进;

第六,要提炼和记住关键的数据结论;

第七,运用数据结论,提升决策质量;

第八,对外的汇报材料要做充分的数据展示。

如果能坚持做到这8点,大概率会在很多工作场景发生以下变化:

决策质量更高了,事情更容易做对,更容易拿到结果;

汇报材料里能充分展示数据,会议更高效,更容易通过评审拿到资源;

跟老板抽烟或者闲聊时,老板突然问到,最近某个项目怎么样啊?不再是支支吾吾,而是能快速清晰的说出关键结论和支撑结论的数据,更容易得到领导的认可;

晋升答辩的时候,当评委问到工作目标指标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些指标等类似问题时,能给出较为清晰的回答;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询问到数据相关的问题时,不太会出现大面的硬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