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精细化的工作态度对工作开展至关重要,它能让我们在细微之处绽放光彩。精细化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要求各领域治理在精细化程度上实现跃升。从具体实践来看,精细化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只有精准把握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而且,针对群众所反映的一些干部在工作作风、方法和态度等方面的问题,“精细”正是破解之道。追求精细并实现精细,既是认识问题的角度,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精细化应以前瞻性为前提。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国发展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面临新的任务、阶段、要求和环境。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提高敏锐度和洞察力。要像能看到海面上航船“桅杆”的人一样,具备见微知著的能力,能从草摇叶响中感知鹿的经过,从松风一起中察觉虎的到来,从一叶变色中洞悉天下的秋意。只有准确识别变化、科学应对变化、主动寻求变化,才能在顺应大势和把握机遇中赢得未来。
精细化须以察实情为基础。就像飞针走线需要定好位、选好点一样,调查研究是工作的基石和成功的途径,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定位和选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工作也就无法做到精细化。调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把握最鲜活的民意,这样才能准确研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实现精准施策。
精细化当以信息化为支撑。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线上线下融合,数字化浪潮汹涌的当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不断发展,数字中国日新月异。这既为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一方面要优化思路和举措,转变理念和方式,把握信息化时代精细化治理的新需求、新特征和新趋势;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治理方式向数字化转型,让数字化为治理精细化赋能。
精细化要以好作风为保障。担当作为要经得起细处的检验和精度的衡量。如果工作抓得不紧、不细、不实,就会导致情况不明、作风不实、思路不清、措施不当、效果不佳。只有诚心对待工作,才能做到精细。要以精准思维促进作风转变,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树立 “精” 和 “细” 的标准,做到细致、精致、极致,让精细化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常态、一种习惯。
历史的画卷是由无数平凡的细节绘制而成的。我们要以精雕细琢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接着一件落实,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从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将美好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刘博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