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喝茶配套。
诸如,公道杯、茶杯等,公道杯建议选大容量的,煮好一壶茶后,倒出350毫升左右的茶水,也能完整承接。
也包括细节配置。
诸如,隔热垫、茶盘、杯垫、茶巾、茶夹等。
将一壶热茶煮好后,从炉面移下来,不适合直接放在桌面,不然会在实木茶桌上烫出难看的印迹,底下垫上隔热垫,更能确保桌面美观。
另外,煮茶期间,一旦遇上热茶洒出/溢出能局面,提前准备吸水性强的茶巾,才能及时收拾现场。
茶夹的存在,某种意义上能延长我们的手。
煮茶期间当你需要揭开壶盖时,不妨用上茶夹代替手,能避免自己被滚烫的水蒸气烫伤。
《5》
四、煮茶要放多少水?
按需来定,不要一刀切。
首先,要参考家里的煮茶壶容量。
大壶,可以多煮些。
小壶,切忌放太多水,不然煮开烧沸后会溢出来。
不论容量大小,往煮茶壶内添水时,要牢记这样的经验——不要超过壶嘴。
留出水面预留空间,防止溢出。
其次,要考虑投茶搭配。
泡茶与煮茶,都讲究茶水配比。
用盖碗泡老白茶,110毫升标准容量盖碗,投入5克干茶。
茶水配比,大约是1:20。
但到了煮茶,仅需少量干茶,就足够煮出一大壶茶水。
通常,煮一壶400毫升的茶水,放2.5克干茶绰绰有余。
2.5克的用量,建议用克秤精准称重。
不然直接撕开一片《随心泡》白茶小饼片放进去煮,也很省心。
最后,要考虑饮茶所需。
煮茶喝,就跟元宵节煮汤圆一样,要根据在场人数进行分配。
人多,多煮一些。
而仅有一人、两人在场喝茶的话,不要贸然煮开一大壶茶。
不然,煮好之后,每人喝了一大杯后就撂下茶杯。
剩下的大半壶热茶,一直放着没人动。
静置凉透后,还得重新反复加热。
到那时,重新热过一遍的茶水,哪能和现场刚煮出来的茶汤风味比!
《6》
最近几天在倒春寒。
一大早起来,就是濛濛细雨。
过一会儿后,雨停下,但天色依旧是阴阴的。
看不见明媚阳光,迎面吹来的还是湿冷空气。
一想到,这种春寒料峭的天气,还要持续多日。
心底就难免会有几分郁闷。
雨雾清冷,春寒朦朦,寒潮频频南下。
又冷、又湿、又潮的天气里,煮茶御寒是极佳的应对之策。
每当从湿冷户外走回到室内,能倒上一杯刚煮好的甘润暖心热茶。
趁热细啜入口,暖意涤荡,再惬意不过。
冷哄哄、雨纷纷的时节,有好茶相伴,自然能打消阴天低沉情绪。
天再冷,有茶可暖便有盼!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