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结束,趁热放进揉捻机器内,趁机将茶叶揉捻成条索状。
揉捻过程中,茶叶会从完整的叶张,揉搓成一条条直条形的绳索状。
类似用力去搓橙子,会榨出部分果汁。
茶叶在揉捻加工时后,叶片免不了会摩擦受损,从断口处流出部分可溶性的茶味物质,俗称“茶汁”。
这些析出在外的茶汁,含有一定的可溶性糖、多酚类物质等。
经过下一步的烘干,固定附着在干茶条索表面。
焙茶时,受到高温影响,岩茶内部还会进一步将茶味物质逼出到表面。
与前面揉捻过程析出的物质,一齐经历焙火考验。
最后在烘干水汽,焙去残留水分后。
剩余在岩茶成品上,自然能看到一层泛着白霜的物质。
类似从海水里提炼食盐的道理,经历一再脱水后,会迎来从液体到固体的凝固变身。
这层白霜物质,本质是可溶性茶味物质的凝固体。
沸水一冲,白霜们就会溶入汤水里,和其余茶味一起,泡出一杯甘润稠滑的好茶!
理论上,揉捻揉重一些,焙火焙足一些的岩茶身上,干茶起霜再常见不过。
尤其是足火岩茶,干茶条索表面带有白霜是正常现象,不用感到稀奇。
《4》
“泛宝光”的说法,在茶具圈子里更常见。
一把养好的紫砂壶,据说能自然泛着宝光。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壶身看着油润有光泽;
鉴定古瓷时,正品的釉光温润内敛,有如宝光从内发射出来,而不是单纯浮在器物表面上的反射光,张扬刺目。前者是宝光内蕴,后者是贼光反射,本质上差别很大;
建盏里,也有类似出彩、出宝光的说法。一只用久的茶盏,表面会发生轻微的反映,积累出一层氧化膜,能自然泛着光彩……
而茶叶里,干茶泛宝光的说法,相对较少。
查了查岩茶的干茶评审术语,看到了相关资料。
岩茶的干茶形容,有7种术语。
一、砂绿。
干茶颜色类似蛙皮绿,即青蛙的皮肤颜色,还能透着微微的光泽。
二、青褐。
干茶青褐之余,还带有灰光,又称宝光。
从颜色形容来说,是色彩本体与光影的结合。
三、鳝皮色。
干茶颜色类似黄鳝的表皮,砂绿蜜黄相间。